武進三年八月末,熾熱的陽光烘烤著大地,楪榆這個西南邊境的小城也被籠罩在暑氣之中。
白玉奴身姿婀娜地來到了蜀軍的營地。
在蜀軍將領折叔琮的營帳之中,氣氛略顯嚴肅。
白玉奴踏入營帳,眾人的目光都被她所吸引。她輕輕展開聖旨,用那吐氣如蘭的聲音向折叔琮宣讀了秦皇的旨意。
折叔琮聽完旨意後,眉頭微微一皺,他心中知曉鉤町雖為蠻夷之地,但畢竟也有自己的勢力範圍。
他恭敬地問道:“白玉奴大人,是否有攜帶對鉤町國的宣戰書?按照慣例,大秦應向鉤町國派遣使者宣詔之後,再行攻打之事,如此方顯我大秦的大國風範。”
白玉奴輕輕搖了搖頭,她那如星星般的眼眸看著折叔琮,回答道:“將軍,陛下認為鉤町不算是國家,不過是一個殘害大秦百姓的流寇土匪罷了。無需宣戰,直接滅了便是。陛下的旨意,將軍隻需遵從即可。”
折叔琮心中雖然仍有些疑慮,但秦皇旨意已下,他也不敢違抗。
他抱拳行禮道:“陛下聖明,末將定當遵旨行事。隻是這鉤町雖被陛下視為流寇土匪,但他們畢竟有一定的防禦力量,末將還需要一些時日來籌備戰事。”
白玉奴微微點頭,說道:“將軍儘快籌備,陛下希望此事能儘快解決,以解救那些被鉤町欺騙奴役的大秦百姓。”
折叔琮應道:“白玉奴大人放心,末將這就去安排。我定會儘快整軍出發,踏平鉤町,讓那些鉤町賊人知道。誰敢動大秦百姓,誰就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白玉奴看著折叔琮堅定的眼神,說道:“將軍英勇,想必此事定能順利完成。待將軍凱旋,陛下定有重賞。”
折叔琮再次行禮,而後轉身開始召集麾下將領,商議攻打鉤町的具體軍事部署。營帳之中,充滿了緊張的戰前氣氛。
於此同時,大秦朝堂上,金碧輝煌的大殿內氣氛熱烈。
群臣們的目光都緊緊地盯在了秦皇嬴安從關東士族那裡得到的那筆錢財上,各自懷著不同的心思。
其中儒家士人們最為激動,他們的代表孔丘後人孔德出列。他恭敬地向秦皇行禮後,滿臉虔誠地懇請道:
“陛下,微臣懇請陛下能把這筆錢財用於擴建孔廟,同時加大對孔子的祭祀規模。孔子乃聖人大賢,他的思想恩澤萬世。
如今的孔廟雖宏偉,但仍不足以完全彰顯孔子的偉大,還需要進一步擴建以弘揚……”
秦皇嬴安坐在龍椅上,表情平靜地說道:“朕以為,如今的孔廟已經足夠豪華,孔子在我大秦的地位也已經足夠尊崇。
朕得到這筆錢財,心中所想乃是把它用於朕的百姓身上,讓百姓們受益。”
隨後,秦皇嬴安看向文臣江革、文臣龍方等,又看了看武將耿秉,說道:“眾卿與朕一同商議一下這筆錢財的用途吧。”
文臣江革率先開口:“陛下聖明,陛下心係百姓,實乃大秦之福。微臣以為陛下可以考慮將這筆錢財用於改善民生,比如修建水利或者糧倉,以應對不時之需。”
文臣龍方等也點頭附和:“江大人所言甚是。如今大秦雖然風調雨順,但天有不測風雲,儲備糧食是非常必要的。”
武將耿秉抱拳說道:“陛下,末將深知糧食對於穩定的重要性。若是大秦各地有充足的糧倉,一旦邊境有戰事或者內地有災荒,都能及時應對。”
秦皇嬴安聽著群臣的建議,微微點頭。經過一番思考後,他做出了決定:
“朕決定,拿出一部分錢財,在泰山、蒙陰、琅琊、城陽四郡修建糧倉。這四郡的百姓也需要朕的關愛,朕希望有備無患,讓大秦的子民都能安居樂業。”
此言一出,朝堂上來自青州的官員們十分感動。
一位青州籍的官員激動地出列,行禮後說道:“陛下如此大力支援臣等的家鄉,陛下的恩德如同浩渺滄海。臣等願為陛下肝腦塗地,死而無憾。”
在一片歌功頌德之聲中,文臣唐從簡出列,他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向大殿中央,然後恭敬地向秦皇嬴安行禮。
唐從簡的眼神中透著一種堅定,他清了清嗓子後說道:“陛下,微臣有一事請求。微臣懇請陛下遷徙青州的部分百姓和士族前往遼東的西安平。”
朝堂上眾人聽聞此言,都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唐從簡繼續說道:“陛下,西安平之地,扶餘人過多,這對我大秦來說是個隱藏的禍患。青州百姓承蒙陛下大恩,他們必定會感恩戴德。那麼把他們遷徙到西安平,他們定會為陛下種田穩疆,為大秦的穩定和發展貢獻力量。”
秦皇嬴安聽著唐從簡的話,微微頷首。他覺得唐從簡的話有幾分道理,這不僅可以解決西安平境內扶餘人過多的潛在威脅,還能降低青州的人口密度。
然而,青州籍的其他官員聽了卻覺得有些不太對。他們心中暗自思忖,這遷徙之事可不是小事。青州百姓在本地安居樂業,突然要前往遙遠的西安平,必定會麵臨諸多困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