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老道,自然便是那證得大道,成就混元的鴻鈞道人了。
看見老道現身,昊天等三童立刻躬身行禮:“參見老師。”
場中諸位仙家也都紛紛起身見禮,口中呼道:“見過老師。”
鴻鈞將雙目睜開,也不見有何動作,拜倒的眾仙都感覺到一股柔和的力量將自己托起。眾仙知道這是鴻鈞所為,於是紛紛起身,重又落座。而幾位童子,也都坐了下來。
“貧道證得大道,成就聖人,為混元大羅金仙。見得眾生不明大道,修行艱難,是以於這紫霄宮中宣講。爾等既能來此,自是有緣,需當安心聽講,不可造次。”
鴻鈞語氣雖然平淡,卻是不怒而威。混元聖人,自有無上威儀。
眾仙皆是口稱不敢,又紛紛行禮謝道:“多謝老師傳道之恩。”
鴻鈞受了這一禮,穩坐蒲團之上,卻是沒有立刻開講,而是先開口問道:“此為何處?”
這裡當然是昆侖玉京山,泰元峰紫霄宮。下方眾仙自是疑惑,不知鴻鈞用意為何,是以都不言語。
唯伏羲回答:“此地是洪荒。”
鴻鈞點了點頭,又問:“洪荒何來?”
太上老君當即開口答道:“洪荒,乃盤古真人所開。”
鴻鈞又點了點頭,頌詩道: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洪荒須臾在眼前。
頌詩罷,鴻鈞看著下方眾人,方才仔細說道:“盤古開辟混沌,方才有這洪荒天地。如今盤古雖然不在,但是洪荒卻還仍存。今日是我第一次講道,那就從這天地講起。”
當下,鴻鈞便正式開講:“昔哉,混沌未分,鴻蒙未辟。虛無之裡,寂寞無表;無天無地,無陰無陽;無日無月,無晶無光;無東無西,無青無黃;無南無北,無柔無剛;無覆無載,無壞無藏。無前無後,無圓無方,唯有大道焉······”
鴻鈞講道,自是不凡,縱使並未刻意而為,但天地自生感應,顯化諸般異象而出。隻見得天上有無數花瓣飄下,地上有朵朵金蓮湧出,祥雲彙聚在空中,瑞霧氤氳在山間,又有萬道霞光,千條瑞彩,諸般祥瑞,妙不可言。
聽得鴻鈞講道,場中眾仙不敢怠慢,都自凝神靜聽。雖也有一些人為異象震驚,但不多時便又清醒了過來,穩定心神,不再關注這些,而是陶醉於鴻鈞所講的大道中去了。
鴻鈞說到此處,略微停了停,見紫霄宮中眾人雙眸清亮,顯然早有了解,但又看向宮外群仙,眼神有些茫然,至於山下凡靈,有些聽得煩躁,竟是直接拂袖而去,不由得搖了搖頭,繼續講道:“······夫道者,自然之極尊也。蓋無光無象,無音無聲。無宗無緒,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無終無始,不滅不生。彌綸無外,故稱大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為強名之而已······”
“······道不可見,見而非也;道不可聞,聞而非也。蓋示理教俱空寂,而不動也。而道亦能使未見者見,未聞者聞······”
講完大道玄妙,鴻鈞又說起了造化演變之理:“溟涬蒙鴻,混為一體,不分上下,不分東西,不知廣大,不見邊際。此時者,陰陽未變,恢漠太虛,無光無象,無形無名,寂兮寥兮,神之始而未見氣也······”
說到此處,太上似乎略有所感,雙眸微微閉上,神念之中竟然現出一片汪洋大海。海水非黑非白,似有似無,乃是混沌凝成,甚是奇異。
“不知何久,太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有名而無實,雖變有氣,而未有形,氣之始而未見形者也。”
元始若有所感,靈識之中現出浩瀚混沌海,但見混沌一陣紊亂,隨即現出先天一氣。
“太始初焉,形之始也。陰陽交合,混而為一,自一而生形,雖有形而未有質,形之始而未有質者也。”
通天沉吟片刻,念及自己兄弟三人來曆,登時有了想法,觀想之中,先天一氣逐漸凝結,又化做個小小球體,懸浮在混沌之中。這個小球外部一片灰蒙蒙的,內有黃、青、白三色氣流交織,彼此纏繞在一起,又生百千變化。
“繼而,太始變而成形,形而有質,而未成體,質之始而未成體者也,是曰太素······”
通天演化混沌鴻蒙,做到這步卻又不太明了,苦思冥想亦無所獲。向身邊看去,卻見伏羲悠然自得,便以神念向伏羲詢問。伏羲略一思索,當即有了主意,那三道氣流便逐漸如同水乳交融一般,彙在一處,卻是玲瓏剔透。
太易者,神之始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太極者,混沌之始也。
此五者,名曰先天五太,雖名為五,不過是同出而異名,實為一體,共名曰混沌,又曰為鴻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