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尚書疏證》全文大約40萬字。
因為版本不同,字數也不儘相同。
原作者閻若璩其實並沒定稿,通行版的《古文尚書疏證》不過隻有八卷。
後來閻若璩的孫子閻學林搜集祖父的遺稿,刊印了補足本,共有十二卷。
但是閻學林有點菜了,他補足的四卷和祖父的原本差距太大,因此,在後世,最權威、最通行的,還是八卷版《古文尚書疏證》。
周碩選擇的是由中華書局點校的版本,全文共38萬字。
除去自序和附錄中不該有的內容,至少也有37萬字。
周碩大約花了半個月,才把它寫了出來,交給了自己的導師劉清瀾教授。
劉清瀾花了足足兩天才看完了這本著作。
看完之後,劉清瀾不由得長長吐出一口氣:“學術界將要地震了……”
劉清瀾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把這本專著交給文學院院長陳觀堂,而是拿給了師兄王立元看。
王立元看完這本專著,不由得淚流滿麵:“祖師爺保佑!我們這一派,終於又要在師弟手上大興了!”
這可不是這可不是王立元在誇大其詞。
而是必然。
周碩的《人間詞話》本就屬於文學批評理論的前沿成果,單靠這一部著作,就可以衍生出無數專業論文。
更彆提這一本《古文尚書疏證》,如此鴻篇巨著,更是不知道要從中衍生出多少篇高質量的考據論文,養活多少博士碩士了!
而要從這兩部專著中尋找新的課題,讓誰來指導能超過周碩這個原作者?
……
劉清瀾把周碩的新“論文”送到院長辦公室的時候,陳觀堂正在喝茶。
見劉清瀾來了,陳觀堂不由得笑了一聲:“劉教授來了?真是稀客呀!不知道什麼風把你吹來了!”
“當然是我學生的風。”劉清瀾一笑,“諾,周碩又寫了一本專著,想用它同時直接申請碩士和博士學位。”
“嗯?周碩又有新成果?”陳觀堂一聽是周碩的專著,馬上來了精神,但聽到周碩想同時申請碩士和博士學位,還是有點遲疑,“直接拿兩個學位?這可不太好辦呐!”
上次周碩用不符合論文規範的專著申請學士學位,都有人從中阻撓,這次憑借一本著作就申請兩個學位,阻力隻會更大。
“其實他還年輕,,不要那麼著急的……”
陳觀堂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劉清瀾打斷了:“我建議你還是先看看這本專著再說。”
劉清瀾將打印好的《古文尚書疏證》放在桌子上,陳觀堂拿起來一看,一眼就看到了封麵上的“古文尚書疏證”幾個大字。
“疏證?考據學派的東西?”陳觀堂一驚,“周碩這次的步子,跨得可真夠大的!”
疏就是解釋,證就是證明,所謂疏證,就是一種通過廣泛搜集證據來對古籍文本進行闡釋、考辨和證明的研究方法。
這是考據學的專有名詞,陳觀堂作為文學院院長,當然不可能不知道。
陳觀堂翻開書,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古文。
“……”
這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期間陳觀堂甚至拿出了書架上的一些書,查閱起來。
當他看完這部38萬字的文言學術專著之後,已經完全說不出來話來。
周碩這次的答辯,依舊是避開了普通本科生的答辯高峰,被安排到了四月份。
還是和上次一樣,公開答辯。
依舊和上次一樣的大請特請的評審專家,以及擠滿小禮堂的旁聽學生。
這次提問的專家、教授、學者很多,但學生卻一個也沒有。
不是他們不想提問,而是他們的水平擺在那裡,根本就問不出來。
來旁聽的數學生們,雖然都是天之驕子,雖然在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上,都已經勉強算得上是登堂入室了。
但對於古典文獻,他們的水平還是不太夠用的。
他們連《尚書》,都未能完全理解透徹。
更不要提《古文尚書》的真偽,進行考證。
這完全超出了他們的認知範疇,他們根本不知道該從哪裡發問,又該問些什麼。
他們仰望著那個在評審們的近乎刁難的連環提問之下,從容不迫,以自己嚴謹的考證,嚴密的邏輯,回答著每一個問題的身影,就好像兩年前一樣。
那個身影在他們心裡無限拔高,直至難以仰望,他們才恍然驚覺:
“原來我們和他的差距,居然已經這麼大了!”
評審席上的專家、教授、學者們,隻有極少數是兩年前來過的人,更多的,還是全新的、陌生的麵孔。
因為周碩的研究方向,與兩年前完全不同。
兩年前來的專家們,多是文學批評、古典美學,以及哲學領域的大牛。
而今天來的專家,幾乎清一色全是考據派和文獻學的大牛。
這些專家,很多都可以將他們看作活著的文獻,那些被他們研究的古籍,當然都在他們腦子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所以,周碩的這部《古文尚書疏證》,文獻方麵有沒有造假,是不可能瞞過他們的。
也就是說,隻要在場的這些專家們認可了這部著作,就等於是整個學術界,也認可這本專著。
周碩能夠獲得這些大牛們的認可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