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傳奇》出版社這一次確實走了一步好棋。
同期上映的電影中間,往往存在非常激烈的競爭關係。
它們的票房,就是典型的此消彼長。
因為電影院的銀幕數量十一有限的,這部電影排片增加,另一部電影的的排片自然就會變少。
而且隨著電影的口碑開始分化,市場會自然選擇更精彩、口碑更好的電影增加排片,而表現平平的電影的的排片空間則不斷被壓縮。
這就進入了一個惡性的循環:
看電影的人數少,導致排片量下降;而不斷在下降的排片量,又使電影的曝光度降低,進而導致選擇觀看這部電影的觀眾越來越少。
在這樣的機製下,許多電影因為遇到了更強的電影,它的票房甚至都達不到它原本該有的高度。
也正是因為如此,一般情況下,很少有導演會和彆人同期上映電影。
除非他對自己的作品有著絕對的自信,否則就是自尋死路。
而圖書出版市場則不同。
兩本同期發布的作品當中,並不存在太過強烈的、直接的競爭關係。
因為書籍發布,隻需要在書店上架即可。
書店的書架多得是,不會一本書上架了,就買不到另一本書的情況。
不可否認,一些讀者存在經濟負擔,同時購買兩本書會讓他們感到壓力,從而影響其中一本書的銷量。
然而,這畢竟是少數。
在2012年,20龍元一冊書的定價,真的不算貴了。
大部分讀者就算同時買兩本書,也沒有什麼壓力。
讀者的基本盤依舊很穩。
再者,書籍不像電影,時間過了下畫)就買不到票了,這個月錢不趁手,可以下個月買,反正隻要賣得出去,書店就一直會賣。
本質上,銷量並不會收到影響,隻不過稍稍延後了一部分而已。
再說虯髯客和周碩這兩位大師的讀者,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他們既喜歡看虯髯客,也看白玉京。
所以,兩位大師的作品,並不是競爭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的。
《俠客傳奇》出版社將兩部作品放在同期發布,不但沒有影響銷量,反而因為十足的話題度,和交相輝映的兩部作品的精彩故事,使它們的銷量遠超以往。
這從排在書店外的隊伍,和付款時人手兩本書的普遍情況,就看得出來。
……
對於嗜書如命的讀者來說,買到自己喜歡的書,當然是要挑燈夜讀,一口氣將它看完的。
所以,關於這兩本各有千秋的武俠巨著,劇情、人物的討論,一直到發售當天夜裡十一二點的時候,才開始在論壇上發酵。
淩晨三點,論壇內部依舊熱火朝天,標題是帶著“爆”字的帖子不斷刷新著首頁。
《天龍八部》的討論區內,一條分析段譽人物形象的帖子引發了熱烈反響:
“段譽這個‘文俠’的形象寫得真好,他雖然是一介書生,連半點武功也不會,但他心中的道義準則,卻比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大俠’要強多了。”
“周碩的筆力越來越強了!”另一位讀者緊接著舉例,“‘他將吃過的瓜子殼一片片的放在梁上,那少女卻肆無忌憚,順口往下便吐出。瓜子殼在眾人頭頂亂飛,許多人都皺眉避開。’這一句短短幾十字,段譽和鐘靈這兩個角色一下子就活了過來。”
這個細節引來了更深入的分析:“如果不知道段譽的身份,這就是蛇足,結合段譽鎮南王世子的身份來說,這就是神來之筆。”
“說得太對了!段譽這個細微的動作,恰恰展現了他刻在骨子裡的教養。即便在無人認識的江湖中,他依然保持著王府世子的風範。而鐘靈肆無忌憚地往下吐瓜子殼,正凸顯了她不拘小節的江湖兒女本色。”
對小說情節和結構的讚賞,也不絕於耳:
“第一冊情節之間的銜接和衝突的設計,已經到達了一種渾然天成的境界,就好像這不是小說,而是現實裡正在發生的事情。”
一位讀者細致的梳理了故事脈絡:
“段譽因為不想學武而離家出走,錢花完了聽說馬五德有孟嘗之風就去他那裡吃閒飯,然後跟著他的茶隊來到無量山,遇到雙宗鬥劍,認識了鐘靈,在神農幫裡闖下大禍,為了救鐘靈認識了木婉清……每一步都環環相扣,讓人永遠猜不透後續的情節,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當然也不乏輕鬆有趣的調侃:
“哈哈哈哈哈!錢花完了就去好客的馬五德家裡吃閒飯,誰懂我這屎一樣的笑點。”
“木婉清性格雖然怪了一些,但她外冷內熱,對段譽是真的好,可惜了段譽和她是兄妹,不然她將來肯定能做大理國皇後。”
——段譽的身世,要到快結局才知道,所以後來曆史上,木婉清終於還是做了段譽段譽原型段正嚴,字和譽)的皇後。
“鐘靈也很美呀!人長得可愛,心腸也不算壞,又跟段譽同生共死過,做大理國的皇後也不錯,可惜她居然也是段譽的妹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後來鐘靈在曆史上,也是做了大理國的皇妃的。
“隻能說段正淳還是太強了!”
“能不強嗎?他是大理國皇帝的親弟弟,人帥又有錢,武功還好,偏偏情商又很高,一見這些女人,便不要臉的拿出那些甜言蜜語,哄得人家團團轉。”
“明白了,我以後看到彆人秀恩愛,就說‘祝天下有情人終成兄妹’!”
“樓上真損,不過我喜歡!”
對武學內涵、哲學思考的評價,也是十分耐人尋味:
“裡麵的武功設定,依舊充滿了濃濃的古典風味,什麼一陽指、北冥神功、淩波微步,讀起來朗朗上口,又意蘊豐富。”
“沒錯,之前的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玉女心經、九陽真經、乾坤大挪移等等,都很有意思。但周碩先生在此書中,似乎更進了一層。”
“說到哲思,最妙的當屬段譽的佛學見解。他雖出身武學世家,卻厭惡爭鬥,常說‘武功用來強身健體尚可,若用來傷人性命,便是入了魔道’。這番言論,與少林寺‘習武為修身,非為逞強’的宗旨何其相似!”
“正是!他在天龍寺與高僧論道時說‘眾生平等,螻蟻尚且貪生’,寧願自己受傷也不願殺傷他人。這般慈悲心腸,恰是佛家‘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的體現。”
……
除了對《天龍八部》的討論之外,《大唐雙龍傳》的討論也非常熱鬨,都各自聚集在幾個非常火爆的帖子當中。
雙龍的坎坷命運,勾動了許多讀者的惻隱之心:
“寇仲和徐子陵這兩個孩子真是可憐,兩個孩子相依為命好不容易認了一個媽媽,結果還被宇文化及殺了。”
“是啊,傅君婥之死,簡直是撕心裂肺的轉折。她不僅是他們的救命恩人,更是這冰冷世道中第一個讓他們嘗到母愛溫暖的人。那短暫的溫情剛成為他們黑暗生活裡的光,轉眼就被無情掐滅,這比從一開始就一無所有更殘忍。”
兩兄弟之間深厚的情誼,也引發了許多讀者的共鳴:
“寇仲在碼頭扛包時故意多扛兩袋,就為了讓徐子陵少受累那段,看得我真揪心。”
“可不是嘛!還有他們在破廟分食一個饅頭時,寇仲假裝自己吃過了,其實肚子餓得直叫。這種兄弟情比什麼武林秘籍都動人。”
“徐子陵也很夠意思啊!每次領到工錢總是先給寇仲買新鞋,自己卻穿著露腳趾的破草鞋。”
“說到這個,讀到寇仲為了護住工錢,被地痞打得鼻青臉腫卻死死攥著錢袋不放時,真是心疼他們。”
對寫作的技巧,也給與了極高的肯定:
“最絕的是虯髯客寫的市井生活。雙龍在酒樓打工時,寇仲偷學算賬,徐子陵暗記菜譜,這些細節把亂世求生的艱辛都寫活了。”
“記得那個雨夜嗎?兩人擠在破廟裡,寇仲說‘等我們發達了,定要頓頓吃肉’,徐子陵接‘還要買雙不透水的靴子’。這些對話樸實得讓人心酸。”
“我倒覺得宇文化及在碼頭現身那段更有深意。雖然他根本沒注意到這兩個小混混,但亂世將至的壓迫感已經撲麵而來。”
“虯髯客的文筆雖然不及周碩的厚重,也沒有周碩那樣羚羊掛角的詩意,但他的文筆如今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在平實的敘述當中,自見筋骨,將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將畫麵描寫的栩栩如生》”
也有從宏觀角度分析的:
“我最佩服虯髯客把曆史背景和市井生活結合得如此自然。隋煬帝巡幸江都的排場,與雙龍食不果腹的處境形成鮮明對比。”
“沒錯!特彆是描寫運河上龍舟經過時,寇仲盯著船上飄來的食物香味發呆的細節,真是神來之筆。”
“我倒希望他們晚些習武。現在這樣相濡以沫的日子雖然清苦,卻最見真情。等他們踏入江湖,怕是再難有這般純粹的時光了。”
甚至這些情節,還引發了許多讀者的回憶:
“說來慚愧,看到雙龍在破廟裡暢想未來時,我不由想起當年和兄弟在工地搬磚時,也這樣擠在工棚裡憧憬過好日子……”
“是啊,虯髯客筆下的江湖,總能讓咱們這些普通人看到自己的影子。”
對後續劇情的預測,熱情也是十分的高漲:
“不過他們兩得到了四大奇書之一的《長生訣》,並且練出了名堂,說明這兩個小子時來運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