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以我觀之,這兩個小子以後必成大器!”
“其實虯髯客最擅長的還是描寫主角在絕境中艱難求得生存的場景,主角總是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危機,而每一個配角的智商都很在線,不會強行降智,同時每一個角色都個性鮮明。”
“雙主角的設定真的太驚豔了!”
“兩個人練的明明是同一部奇書寶典,但卻練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真氣。這預示著將來兩人要走的路也絕不相同,真是期待後麵的情節呀!”
……
許多書友,都是兩本書一起讀的,逛論壇的時候,當然是兩處討論都要看看,順便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討論著討論,大家就不免把這兩本同期發布的書放在一起比較起來。
一個名為【理性討論,不吹不黑,《天龍八部》和《大唐雙龍傳》孰高孰低?】帖子突然出現在論壇上,並且以極高的熱度,一直掛在首頁最顯眼的位置。
樓主id叫作“得閒讀書”,他在帖子中寫道:
“諸位書友,兩本書都已讀完第一冊,實在心潮澎湃,不吐不快。拋磚引玉,我先談談自己的淺見。
我個人稍傾向於《天龍八部》。
周碩此書,開篇便顯露出不凡的格局與巧思。其精妙之處,在於鋪設了一張龐大的關係網。段譽離家結識馬五德,馬五德引出無量劍派的東西宗之爭,無量劍派又引出神農幫,神農幫背後的靈鷲宮又為後續的江湖紛爭埋下伏筆。
這種環環相扣、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結構,仿佛一個精密運轉的宇宙,令人歎為觀止。
反觀《大唐雙龍傳》,虯髯客先生則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筆法。
他像一位功力深厚的工筆畫家,將所有的筆觸都凝聚在寇仲、徐子陵這兩個核心人物身上。通過他們在碼頭扛包、酒樓打工、破廟棲身等細膩真實的日常,將亂世底層少年的掙紮與情誼刻畫得入木三分。
這是一種“焦點透視”的寫法,深度挖掘一點,力道千鈞。
可以說,《天龍》是“潑墨山水”,意在勾勒整個江湖的脈絡與氣象;而《大唐》則是“工筆人物”,旨在雕琢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命運與情感。一個重“廣度”與“結構”,一個重“深度”與“真實”。
就目前第一冊的內容而言,我個人更偏愛《天龍八部》所展現出的那種令人驚豔的宏觀敘事能力。
當然,這隻是階段性的感受,兩部作品都潛力無窮。期待聆聽諸位的高見。”
這個樓主的帖子寫的確實不錯,邏輯清晰,分析有理有據,又還算理性中肯,沒有惡意引戰的意思,所以得到了很多人的讚同。
帖子底下,也有著更多的書友回複、評論,發表者自己的意見:
一樓“靈犀一指”回複道:
“樓主剖析得透徹!我深有同感。《天龍八部》的‘網狀結構’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你永遠猜不到下一個出場的人物會引出一段怎樣的故事,這種“江湖之大,無處不在”的懸念感非常吸引我。”
二樓“不想當牛馬”則有著自己不同的意見:
“我還是站《大唐雙龍傳》。樓主說《天龍》是網狀結構,但我反而覺得目前線索有些散亂。《大唐》的‘焦點敘事’讓我能深深地代入雙龍的命運之中,他們餓一頓飽一頓的艱辛、相濡以沫的溫情,都無比真實,讓我揪心。這種質樸的力量,此刻更能打動我。”
三樓“上班摸魚看小說”回複道:
“妙哉!樓主用‘潑墨山水’與‘工筆人物’作比,可謂一語中的。這並非是孰高孰低的問題,而是審美取向的不同。作為讀者,我們能在一時間同時欣賞到兩種不同風格的頂級佳作,實乃幸事。我個人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四樓“隻想躺平”則更傾向《大唐雙龍傳》:
“從哲學層次上看,《天龍》無疑更大。但就目前完成度而言,《大唐》的故事更集中,人物塑造也更紮實。寇仲和徐子陵的形象,已經立得非常穩了。”
五樓“彆慌問題不大”則更喜歡《天龍八部》:
“我同意樓主的看法。讀《天龍八部》像在玩一個開放世界的遊戲,處處是驚喜和伏筆,對後續的期待值拉滿。而讀《大唐》,則像是在看一部製作精良、情感細膩的人物傳記。就閱讀的趣味性和期待感而言,我目前也偏向《天龍》。”
六樓“頭發和我選一個”則是一碗水端平:
“這兩部作品恰似兩麵鏡子,一麵映照江湖的風雅與禪意,一麵折射市井的煙火與掙紮。周碩以段譽的際遇寫儘‘求不得’的文人式感懷,虯髯客借雙龍的命運道破‘不得不’的生存智慧。”
“雅到極致見真章,俗至深處動人心。這兩部作品正如月映萬川,江河湖海各有其美,我們何必強分高下?”
這條回複也獲得了許多人的讚同,樓下跟了一串的“附議”“說得好”。
……
論壇的管理員,都是一些資深修仙者,這會還在活躍期。
他們很快注意到了這個熱度非比尋常的帖子,馬上加精置頂,於是,更多的人在論壇裡看到了這個充滿爭議的帖子,加入了其中的爭論。
隨著越來越多的讀者加入討論,在這兩本書第一冊內容的比較當中,《大唐雙龍傳》漸漸占據了上風。
沒辦法,雙主角的含量還是太超標了。
對於武俠小說來說,這個設定是極其驚豔的。
古往今來,寫多主角的書其實並不多,更多的是群像文。
比如《西遊記》,看似多主角,實際上這是一個團隊群像文,視角一直焦距在主角孫悟空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再比如《封神演義》,看似描寫的人物很多,但薑子牙依舊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他的視角依舊貫穿全文。
《水滸傳》倒是名副其實的多主角,但每個人物的著墨多少是有區彆的,而且到了後麵,為了湊足一百零八個天罡地煞,也有幾句話就來湊數的人物。
多寫幾個主角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寫好,將這些主角刻畫得栩栩如生,讓每個主角都擁有獨立而完整的靈魂,並讓他們在命運的洪流中產生真實動人的羈絆。
《大唐雙龍傳》的精彩之處,恰恰在於虯髯客對寇仲與徐子陵這對雙主角的精妙塑造。
他並非簡單地將兩人捆綁在一起,而是通過精準的細節與對比,賦予了他們截然不同卻又互補的靈魂:
寇仲如火,機敏跳脫,市井智慧滿點,在碼頭扛包時都想著如何“上位”,夢想著“吃饢吃肉”,是天生的冒險家與實乾家。
徐子陵如水,性情內斂,帶著幾分不合時宜的淳樸與善良,在亂世中仍保留著對詩意與美好的向往,是兩人組的良知與定力。
在往後的情節中,兩個人在不同的經曆中,因為不同的性格,更是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寇仲憑借著他在市井中磨練出的敏銳嗅覺與不甘人下的勃勃野心,逐漸展現出其爭霸天下的潛質。
他對時勢有著天生的洞察力,懂得借力打力,善於籠絡人心,其行事作風更像是一位天生的戰略家與領袖。
他的道路,是入世的,是向外的擴張與征服,夢想著在這亂世中建立不世功業。
而徐子陵則在武道與心靈的修行中,走向了探尋天道的路徑。
他天性淡泊,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遠勝於對權力與物質的渴望。他更能感悟自然與武學中蘊含的哲理,其氣質脫俗,更接近於探索生命本質的求道者。
他的道路,是出世的,是向內的探索與升華,尋求的是個人與宇宙的和諧統一。
這種從“相依為命”到“殊途同歸”的宏大敘事設計,正是《大唐雙龍傳》最令人拍案叫絕的匠心所在。
虯髯客並沒有讓這對摯友簡單地永遠捆綁在一起,而是尊重了他們截然不同的本性,讓性格真正決定了命運。
他們一個走向廟堂,一個走向江湖;一個意在創造時勢,一個誌在超脫時勢。
這種設定極大地拓展了故事的格局與深度,使得作品不僅僅是一部武俠小說,更是一幅描繪人在大時代中如何追尋自我、安身立命的宏偉畫卷。
讀者們不僅為他們的兄弟情義所感動,更對他們因不同選擇而展開的波瀾壯闊的人生,報以極大的期待。
而《天龍八部》在第一冊的內容裡,雖然段譽這個“文俠”的形象塑造得令人耳目一新,他的仁心慧質與佛理禪思的穿插也很有深度。
但在喬峰這位曠世豪傑正式登場之前,整個故事的整體張力與情感衝擊力,確實是不及《大唐雙龍傳》中雙龍交織的命運那樣扣人心弦。
正如一位讀者評價的那樣:
“單以第一冊的內容而論,《天龍八部》的故事雖然依舊十分精彩,但《大唐雙龍傳》的故事張力和巧思,明顯更勝一籌。”
“雙主角的設計,是虯髯客一次全新的、成功地嘗試,它打破了傳統武俠‘一人獨行’或‘眾星拱月’的固有模式,創造性地構建了一種動態平衡的敘事引力。讀者不再隻是追隨一位英雄的腳步,而是同時沉浸在兩個獨立又交織的命運漩渦中,體驗著雙倍的成長、雙倍的抉擇與雙倍的情感衝擊。”
“更重要的是,虯髯客通過這對摯友未來‘殊途’的命運走向,巧妙地預埋了貫穿全書的深刻命題:真正的兄弟情誼,並非追求永遠的同路同行,而是在各自奔赴不同命運時,依然能遙相呼應,心意相通。這種對友情的升華詮釋,遠比簡單的同生共死更具震撼力。”
“因此,僅就開篇的布局而言,《大唐雙龍傳》憑借其開創性的‘雙核敘事’與深沉的情感內核,在第一冊的較量中拔得頭籌,確實實至名歸。”
而這樣中肯的評價,也得到了大多數讀者的認可。
……
深夜,一向作息規律的虯髯客破天荒的還沒睡覺,他在武俠論壇裡潛水,看著讀者們如何評價這兩本作品。
當他看到這個比較大帖子,以及這條中肯評價時,不由得欣慰的一笑:
“我這兩年半的苦心孤詣,總算沒有白費。”
……
喜歡穿越異界,我在高考寫出滕王閣序請大家收藏:()穿越異界,我在高考寫出滕王閣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