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募兵,先安民,否則,部隊沒有地方上的供養,如無根浮萍,隻能喝西北風。
何況現在是夏初,根本沒有西北風。
保安縣人口33萬,按照謝誌宇的計劃,準備三十抽一,這樣一個師的人馬就有了。
征兵也是講究策略的,拉壯丁,根本沒有戰鬥力。
老話說的好,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謝誌宇給老百姓送好處,是通過土地改革。隻不過,寶安縣的土地改革與彆處不同,這主要與胡振華對此地的定位有關。
寶安縣位於北回歸線以南,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向南與香江隔河相連,地理位置優越。
如此寶地,是發展遠洋貿易的首選。
寶安縣注定要發展成為現代化大都市,因此,讓每一位建設者享受到城市發展的紅利,是胡振華的期望。
拆遷暴富,等於是讓極少數人‘中獎’了城市發展的紅利。
難道,本地人對城市的貢獻更大嗎?
未必!
一個城市要想發展,必須不斷的引入各類人才,並留住人才!
因此,必須創造出一個公平的競爭性環境。
優秀的人才,在這裡將如魚得水,躺平的幸運兒,好走不送!
胡振華要在這裡打造的,是雨林式城市,在這裡,奉行的是雨林經濟。
雨林經濟,顧名思義,即具有熱帶雨林一樣的特性的經濟模式。
具體來說,雨林經濟最顯著的特征有三個:
1,多樣性。
熱帶雨林中擁有數以百萬計的不同物種,從微小的昆蟲到高大的喬木,各類生物共同構成了一個複雜而龐大的生態係統。
不同的物種占據著不同的生態位,各自在資源利用、生存方式等方麵具有獨特性。例如,有的動物專門以特定的植物為食,有的植物生長在特定的高度和環境中。
對一個城市而言,必須包容各行各業,有誰敢說,哪個行業是城市不需要的。
有些城市,這也不許,那也不許,是老百姓真不需要嗎?
不是,是執政者懶政的表現,他們不想費力管理,索性一刀切。
2、強大的適應性和創新能力
熱帶雨林中的生物必須不斷適應氣候、土壤等環境因素的變化。例如,一些植物能夠在不同的光照和水分條件下調整自身的生長方式。
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生物們不斷進化出獨特的特征和生存策略。比如,某些動物進化出特殊的偽裝能力,以躲避天敵。
在城市中,隻有適應性強和具有創新能力的公司和個人,才能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