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華想了想,接著說道,
“其實,政府投入的資源也不用太多,比如,財政收入的10,這樣也不會影響到重工業。”
卡巴斯基微微搖頭,
“胡先生,你聽說過經濟互助委員會嗎?”
“聽說過,但所知不多。”
“經互會的運作基於“國際分工”原則,強調各成員國根據自身的資源、技術等優勢進行專業化生產和協作。這種模式才是最高效的,我們所需要的輕工業產品,可以由中歐的會員國提供!”
胡振華心裡無比震驚,老大哥這是在搞小版的全球化,可見他對自身實力的自信。
這麼做的風險是:一旦某個成員國退出,經互會的某些領域馬上會出現短板。
老胡咽了口唾沫後,笑道,
“你們總能想出偉大的創舉,經互會如果運作的好,生產效率將空前提高!”
還有一句話老胡沒說:一旦經互會解散,成員國因缺乏完整的產業鏈,會瞬間陷入危機。
最慘的是北棒,經互會解散前,他們可以從毛熊那裡獲得廉價的礦產資源,加工成附加值較高的工業品出售,賺取大量外彙,然後再從小毛那裡大量進口糧食,小日子過得相當滋潤。經互會解散後,北棒的好日子戛然而止,他們失去了外彙獲得通道,無法再外購糧食,自己還無法自足,又恰逢自然災害,十年時間,餓死了超過500萬人,史稱苦難行軍。
卡巴斯基見老胡這個大資本家都欽佩自家,心情大好,更加詳細地介紹起經互會。
客觀來說,經互會的分工提高了生產效率、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各成員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北極熊在經互會的分工體係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將一些關鍵的、技術含量高的重工業項目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將一些相對次要的工業項目或配套生產任務分配給其他成員國。
誰不想吃最肥的肉呢?結果苦了輕工業。
因為附加值低,輕工業在經互會的經濟體係中整體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合理的分工安排,部分成員國的輕工業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製。
日化企業參觀完,卡巴斯基提出想去鋼鐵廠看看,被老胡以和米方簽有保密協議為由,斷然拒絕。
雙方才剛接觸,還沒好到可以坦誠相待。
卡巴斯基又提出想去參觀盾構機,這個消息,是文萊特地透露出去的。
要釣魚,自然得下餌。
北極熊是有大智慧的,凡是他們國內沒有的,都會想方設法引進。而盾構機,是ta公司為數不多能拿出手的產品。
胡振華‘不願意’讓人參觀自己壓箱底的寶貝,但在文萊和江振的勸說下,這才勉強同意。
卡巴斯基被帶到了一處幽深的地下通道,那像一張巨口,要吞噬進入的一切事物。
卡巴斯基在入口處停了下來,他撫摸著高標混凝土牆麵,回頭問道,
“你們的盾構機直徑超過五米?”
“5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