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經濟理論中,當貨幣供給大於貨幣需求時,必然引起通貨膨脹。請問,你們理解的貨幣供給總量,是流通貨幣,還是發行的貨幣總量?”
“當然是發行的貨幣總量!”
這個時代,還沒有狹義貨幣這個詞語,但是,老胡打算先普及一下0、1、2這三個概念。
0,流通中的現金,是指銀行體係外的現金,即央行發行的現金扣除商業銀行的庫存,就是社會公眾持有的現金。這些現金可以直接用於支付各類商品和服務,是最具流動性的貨幣形式。例如,你用口袋裡的現金在街邊小店購買小吃,這裡的現金就屬於0。
1又名狹義貨幣,它等於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信用卡類存款(個人持有)。企業活期存款是企業可以隨時用於支付結算的存款。這種貨幣形式的流動性也比較高,因為企業能夠很方便地使用活期存款進行經濟活動中的交易支付,像企業用活期存款支付貨款。
2是廣義貨幣供應量,包括1+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外幣存款+信托類存款。2的範圍更廣,它不僅涵蓋了可以直接用於交易的貨幣,還包括那些不能立即用於支付,但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現金或活期存款用於支付的貨幣形式。例如,個人的定期儲蓄存款,雖然不能像活期存款那樣隨時支取用於消費,但在提前支取或者到期後就可以用於各種支付。2更全麵地反映了社會總體的貨幣供應狀況。
三位經濟學家聽了老胡的講述後,麵麵相覷。
當下之華國,隻有0,如果非要說有1和2,那麼,1和2的數值,和0不會相差多少!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廣大地區根本沒有銀行,即使有,也是為了推廣人民幣,至於儲蓄、貸款業務,少的可憐。
誰家有錢不是在自己屋裡藏著,至於存銀行,彆開玩笑了,近代一兩百年,國家遍地烽火,你今天把錢放在錢莊裡,可能明天錢莊就倒閉了。
再加上法幣、金圓券無限製的貶值,老百姓對紙幣根本沒有信心。
胡振華聽了關天培的講述,嗓子裡像卡了一個死蒼蠅,發不出一絲聲音來!
這可真是裝13裝到了下水道裡!
胡振華腦子轉的很快,一拍桌子,喝道,
“你們實事求是的態度,令我非常欣慰!我開出的藥方之一,就是普及銀行!”
“俗話說的好,眾人拾柴火焰高!國家一窮二白,但這不代表民間就沒錢!假如全國的老百姓每人在銀行裡存十塊錢,那是多少?五六十個億!”
胡振華敲了敲桌子,喝道,
“有存款,就有貸款!請注意,我接下來說的都是乾貨!”
老胡清了清嗓子,說道,
“假如銀行獲得存款100個億,央行規定的準備金率是20!那麼銀行的可貸資金是80億!這筆錢被貸給了企業a!a把獲得的貸款一部分支付給供應商,一部分存起來,但最終,這些錢又會流入銀行!於是,銀行又留下了20作為準備金,剩下的64億可以貸款給企業b。這64億最終又存入了銀行,銀行留下20作為準備金,剩下的512億又帶給了企業c……”
“假設銀行將所有可貸資金全部貸出,且所有貸款資金都重新存入銀行係統,我們利用貨幣乘數可以計算出最終影響。貨幣乘數=1/法定準備金率。在這個例子中,貨幣乘數為1/02=5。最初的100億元存款通過銀行體係的貨幣創造作用,理論上最多可使2增加100x5=500億元。
考慮其他因素的複雜情況,如現金漏損(部分貸款資金沒有重新存入銀行係統,而是以現金形式持有)等情況。這些因素會使貨幣乘數變小,從而減少2的實際增加量。
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2可以大幅增加,你們想一想,這幾百億的資金,可以創造多少就業,提供多少稅收!”
關天培,戴宗、何寶儀自然知道銀行係統的貨幣創造作用,他們也明白其中的弊端。
關天培問道,
“2增加了,可社會上的總財富卻不變,最終的結果一定是通貨膨脹!”
胡振華伸出大拇指,誇讚道,
“不愧是搞經濟的,一語中的!可是你卻忽略了一點,造成通貨膨脹的不是2,而是1!”
“1?”
“沒錯,請你們仔細回憶一下0、1和2的定義與內涵。如果新增的貨幣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在金融體係內循環,像大量資金滯留在銀行間市場或者被用於資產投機(如股市、樓市等非消費領域),沒有對商品和服務市場的供求關係產生較大影響,就不會出現明顯的通貨膨脹。”
戴宗敏銳的察覺到了老胡話裡的漏洞,問道,
“銀行把錢貸給了企業,這就無法保證錢在銀行係統內流通,最終還是要流向市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