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依你的意思該如何選才?”李二陛下沉聲道。
“皇叔,看了那麼久王府的發展規劃,您就一點想法沒有?”
“朕當然有,不過克明、玄齡也都隨朕看著渭水從無到有,所以朕想先聽聽你們的想法!”
李二陛下經他這麼提醒是真有想法,不過他卻擔心說錯了引得夜小子嘲笑,所以十分奸詐的將問題,先推給了房謀杜斷二位心腹。
房玄齡,杜如晦相視一眼,看房玄齡不斷翻巴的眼神,老杜率先道:
“臣記得那日太子在朝堂曾談起過重農之策,以往選取的官員顯然是隻坐高堂廟宇紙上談兵之輩。”
“可王府的農業顯然不是如此,農產既多樣,又豐產,甚至有夏菜冬熟,以致四季不缺果蔬。”
“所以我覺著司農寺選才,至少得有齊王府那般見識之人吧?”
“換到其他事物上也是一事同理,得根據朝堂發展規劃儲備相應人才。”
“例如我大唐現今商稅月月暴漲,已有取代農稅之象,可選取的士子重農抑商觀點深固,若是安排這等人發展商業,豈不可笑?”
杜如晦的一番話令李二陛下理清了思路,隨即一臉姨母笑的看著老杜,這才是貼心大臣呐!
“陛下,臣非常認可杜相所言!”
房玄齡那叫一個隨棍上,李二陛下沒好氣的瞪著他,撿漏我用你啊!
“朕讓你說見解,不是讓你來附和克明的。”
房玄齡苦思冥想,眼神一亮:“陛下可還記得齊王府提出的諸多法案?”
齊王當時提出的技術專利,種糧保護等法案可都隻是個框架,根本沒有官員去做。
這不是缺乏相關人才?
“當然記得!”
“那些法案涉及廣泛,單靠這些通過經義中舉者無法去做,那些法案關乎我大唐未來發展規劃,想必齊王殿下早已謀劃好了。”
“哼哼~”李二陛下輕輕笑了一下,對房玄齡這圓滑的答案沒多說什麼,轉而看向王夜。
“皇叔,王府常識性普及的書你也讀了不少,我就簡單說一說現今科舉弊病。”
“秀才科才考策問五條,這五條策問還是關乎國家發展策略的。”
“可不管是進士也好,秀才也罷,他們中舉後分配的首要任務基本是縣級治理。”
“發展一縣之地,或者說讓百姓生活富足,安居樂業。這裡麵涉及的東西就太多了。”
“打個比方,承乾上次去南方,做的是與百姓合作種植各種農作物,王府負責技術,運輸,銷售等環節,百姓隻要嚴格按照王府交代的去種植,可以很快使家中富裕起來。”
“可這天下太大了,王府不可能將全天下百姓都納入這一幫扶計劃,這取決於渭河商業街的銷售上限。”
“若是讓這些通過策問的士子管理一縣之地,那他們會怎麼做?”
“或者說那些策問,經義,對百姓的實際影響有嗎?務實嗎?”
“能做到讓百姓富足,安居樂業嗎?”
“總結一句:策問五條,答的問題是國家戰略方針,任命的不過是個縣長,那地方用的上?”
他的話讓三人陷入深深的沉思,以往派遣下去的官員隻能說是個傳消息的。
哪裡有災了,哪裡叛亂了,哪裡該修河撥付錢財了,征召民役,下達政令。
好像就是沒有怎麼帶著百姓過上好日子的。
李二陛下時常觀看李承乾筆記,和王府的常識普及,思慮的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