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五月二十三,王垕第一次參加曹操於司空府召開的高層謀士會議。
列席。
曹操案幾上堆放著一堆竹簡,他拿出最上麵的一卷攤開道:
“本月麥熟,但因天旱,許都附近屯田卷宗具在此處,共得麥三十七萬石。去歲討伐袁公路,借得孫伯符糧十萬石未還。今江東來信催糧,然三十七萬石糧,要支撐至明年五月尚且捉襟見肘,如之奈何?”
郭嘉道:“主公可上表朝廷,拜孫伯符為奮武將軍,並與其言說,既為合力討賊,便各有付出,其必不再提糧草之事。”
王垕:無恥!
王垕知道這是基操,孫策當然也知道不可能要的回,他要的其實就是這個。
交易而已。
孫策本來是討逆將軍,人家在曹操打袁術缺糧時,送來了十萬石糧食,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郭嘉竟然說給高一個級彆的奮武將軍,十萬石糧食就這麼完事了。
當然,這算是一種政治買賣,這就是曹操手裡有天子的好處。
後世老有人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費力不討好,這還不討好?
“好!理當如此!”
曹操直接就給這事畫上了標點符號。
說完,話鋒一轉。
“然三十七萬石糧,今歲還需往征徐州,卻如何能應付至明年再收東麥?”
曹操這屬於靈魂拷問。
沒錢還想打仗,這就讓所有人為難住了。
眾人冷靜了刹那,這時荀攸道:“主公往征徐州,可於各城征集糧草。徐州宗賊眾多,每每家中存糧夠一二年之用。”
聽到荀攸說到這裡,王垕心道壞了。
曹操為父報仇是借口,搶錢糧才是目的。
為什麼屠城?
就是糧食太少,減少人口,順帶搶掠。
而且荀攸也看出了曹操心思,這是一舉兩得。
曹操肯定是這麼想的,隻是自己不願意說出來。
見其他人沒意見,曹操正要說話,王垕坐不住了,直接起身道:“義父,兒倒是有一法,若行之,一歲得數十百萬石糧,應無問題,且能不傷百姓。”
王垕說出這話,書房內所有人都詫異的看著他。
不傷百姓,一歲得糧數十上百萬石?
這跟癡人說夢何異?
糧自哪裡來?不都是百姓種的?
難道天上掉下來?
曹操看著王垕一本正經的樣子,雖然不信,但也說道:“且試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