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垕小心翼翼的從大袖中拿出新曬乾的竹紙,走到曹操案幾前道:
“此物乃是孩兒用了八個月,從現有蔡侯紙之術改良而出的一種紙,名曰竹紙,請義父先過目。”
“竹紙?”
眾人疑惑,曹操接過,不過摸到這紙,卻不禁心中一動。
蔡侯紙他不喜用,因為太黑太糙太雜,而且還滲墨。
但這個竹紙,入手光滑,色澤黃白均勻,質地韌性,看上去是極好。
曹操將紙放下,王垕已經一手抬著自己衣袖,一邊給他磨墨。
於是曹操拿筆沾了墨水,開始落筆。
僅僅寫了曹字的半筆,其手便是一抖,這一筆竟然歪了。
作為大文學家,建安風骨的代表人物之一,曹操對於文房之物,自是有深刻感受。
見曹操眼睛瞪得滾圓,賈詡郭嘉等人緊張道:“主公!”
曹操抬手止住,寫完一個“曹”字。
“好!好!好!”
這是王垕第二次聽到曹操連說三個好字。
“諸公且看!”
曹操把紙抬起,隻見墨跡已然開始見乾,就光是這吸水性,就比竹簡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眾人紛紛湊上去,隻見這字蒼勁有力,如刀削斧砍,沒有滲出任何墨邊,與寫在竹簡上一模一樣。
荀彧手微微一抖道:“主公!在下請允試之!”
“來!文若!”
曹操退到一邊,雙手互相搓著,顯然是在思考問題。
王垕知道,他在想,這紙和數十萬石糧,有何關係。
此時沒有產業化觀念,曹操也是人,不是神,自然不得其解。
但王垕卻沒打算現在說,得讓子彈飛一會兒。
很快,荀彧也寫了幾個字,切實感受了一下竹紙。
接下來是其他幾人,一一試了。
此時已經沒有人在考慮糧食之事了,都是文人,名士,這邊是興趣,那邊是生活,兩相比較,至少此時暫時這個重要。
一時間,書房內議論紛紛,曹操還命人拿出了蔡侯紙,又把竹簡和竹紙放在一起,三相比較。
結果可想而知,竹紙性能完勝不說,看上去都舒服多了。
到了這個時候,曹操已經忍不住,他環視眾人,隻有賈詡停止了激動情緒,正若有所思。
賈詡是聰明人,立刻明白,曹操定然是不可能自己問的,於是趕緊對王垕道:“仲謀!此竹紙的確性能優良,若所得不難,則天下竹簡,必被其取而代之。然這卻與百萬石糧有何關係?”
其實王垕也在等著人問,此時火候正好,而且眾人也被賈詡這一問吸引了注意力,於是站在大廳之中,開始了自己的正式演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