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藥香在房間內彌漫開來,一碗碗精心熬製的藥湯被端到劉琦的榻前。張仲景親自喂藥,他的眼神中充滿了關切與堅定。在張仲景的悉心照料下,劉琦的病情逐漸有了起色。他的麵色開始微微泛紅,氣息也變得平穩有力,不再像之前那般微弱。
城中百姓聽聞劉琦的病情好轉,皆歡呼雀躍,對張仲景和洛川感恩戴德。而洛川深知,此次救治劉琦不僅僅是為了穩定荊州的局勢,更是為了維係孫劉聯盟的根基。
在劉琦養病期間,洛川時刻陪伴在側,一方麵保護他的安全,防止有人趁機生亂;另一方麵,他也繼續與張仲景探討醫學,希望能將更多現代醫學理念傳遞給這位醫聖,為這個時代的醫學發展帶來新的變革。
洛川在江夏,見農事凋敝,田園多有荒蕪,心憂不已。他深知,若欲使江夏根基穩固,倉廩充實,勸農之事刻不容緩。
於是,洛川親率屬吏,深入鄉間。他召集鄉民,於村頭老槐樹下,以通俗易懂之言語,向眾人講述農事之要。
“諸位鄉親,江夏之地,土沃水豐,若精心耕種,必能收獲滿倉。今當開墾荒地,播撒良種,按時灌溉施肥,定有豐年之喜。”
言罷,他又取出倉庫中帶來的優良穀種,分發給鄉民,詳加講解其種植之法與優勢。
為解灌溉之困,洛川決意興修水利。他踏遍江夏山川,考察地勢水情。或於烈日之下,汗流浹背,與工匠探討溝渠走向;或在風雨之中,泥水滿身,指揮勞工搬運土石。
曆經數月艱辛,終建成縱橫交錯之灌溉水渠,引江水溪流潤澤農田,使千頃旱地化為沃野。
彼時,四方流民因戰亂饑荒,紛紛湧入江夏。洛川心懷悲憫,遂下令於城外擇地搭建簡易居所,安置流民。
他又設粥棚,施粥賑濟,使流民免於饑餒。待流民稍安,洛川便曉諭眾人:“江夏興農,正需諸公之力。願留者,予田畝耕牛,編入戶籍,納為良民;有一技之長者,可入工坊,憑技藝換衣食。”流民感其恩義,紛紛響應。或墾荒種田,或入坊勞作,江夏之地,人氣漸旺,百業漸興。
然而,即便洛川做了這些,但是他也明白,外部的局勢依然嚴峻。外部不安穩,百姓也會遭遇變故而不安生。
曹操雖在赤壁之戰受挫,但仍在北方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再次揮師南下。而孫劉聯盟內部,圍繞著荊州的歸屬問題,矛盾也日益凸顯。他望著逐漸康複的劉琦,心中暗自思索著未來的路該如何走,怎樣才能在這亂世之中,既保得一方安寧,又能實現興複漢室的大業。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