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科舉製_三國:從新野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國:從新野開始 > 第一百四十二章 科舉製

第一百四十二章 科舉製(1 / 2)

夜闌人靜,萬籟俱寂,洛川府邸的庭院中,唯有他踱步的腳步聲。如水的月光傾灑而下,為他的身影鍍上一層銀邊,卻照不清他緊鎖的眉頭下那深深的思索。

蜀漢新立,看似嶄露頭角,實則如履薄冰。在這波譎雲詭、群雄逐鹿的三國局勢裡,每一個決策都關乎著蜀漢的生死存亡,稍有差池,便可能萬劫不複。

洛川深知,人才的選拔與培養,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乃是支撐蜀漢長遠發展的根基,是決定其能否在亂世中崛起、站穩腳跟的關鍵所在。

這些時日,洛川日夜苦思,腦海中漸漸勾勒出三條計策。

科舉製,宛如一道曙光,能穿透世家大族把控仕途的陰霾,讓寒門子弟有機會憑借自身的才學踏上朝堂,為蜀漢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活力。

興辦官學,從根源上培育人才,為國家儲備棟梁之材,使蜀漢的未來後繼有人;而改進造紙技術,則是文化傳播的催化劑,能讓知識的火種在蜀漢大地熊熊燃燒。這些想法在他心中反複翻湧,如同潮水一般,直至天邊泛起魚肚白。

次日清晨,洛川懷揣著這些計策,匆匆前往丞相府拜訪諸葛亮。

見到諸葛亮後,洛川恭敬行禮,而後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丞相,如今蜀漢初立,百廢待興,洛川思索良久,有三條計策,望能助力蜀漢發展。其一為推行科舉製,打破世家大族對人才選拔的壟斷;其二是大力興立官學,從根本上培養人才;其三則是加大對造紙技術的研究與投入,促進文化傳播。”

諸葛亮輕撫胡須,眼中露出讚賞之色,緩緩說道:“洛川,此三策甚妙,實乃利國利民之舉。然推行科舉製,打破世家對仕途的壟斷,恐會遭其抵製。這些世家在地方根基深厚,盤根錯節,利益牽扯甚廣。他們習慣了舉薦自家子弟為官,把控朝堂,一旦科舉製推行,其特權必將受到衝擊。”

洛川微微點頭,神色凝重地回應:“丞相所言極是,洛川亦深知其中艱難。但為了蜀漢的長遠發展,此路不得不走。我們可先與部分開明的世家溝通,曉以利害,爭取他們的支持。同時,在推行科舉製的過程中,給予世家一定的安撫政策,比如在某些特定領域保留其一定的話語權,逐步推進,減少阻力。”

諸葛亮沉思片刻後說道:“你所言有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我們需做好周全的準備,方能推行。”

二人又就三條計策的具體細節,包括科舉製的科目設置、官學的選址與師資配備、造紙技術改進的資源調配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直至日影西斜,洛川才告辭離去。

幾日後,朝會之上,氣氛莊嚴肅穆,群臣列班而立。洛川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穩步出列,向劉備恭敬地行了大禮,而後說道:“陛下,臣近日思得幾條建議,或可助力蜀漢之長遠發展。”

劉備微微點頭,目光中滿是期許,溫和地說道:“愛卿但說無妨。”

洛川清了清嗓子,條理清晰地闡述起來:“其一,臣建議舉辦科舉製。如今我蜀漢選拔人才,大多依賴世家大族和地方舉薦,雖有賢才得以入仕,但範圍終究太過狹窄。若推行科舉製,天下有才之士,無論出身貴賤,皆可憑借真才實學應試為官。如此一來,既能廣納賢才,充實我蜀漢朝堂,為國家注入全新的活力,又能打破世家大族對仕途的壟斷,使朝堂之上人才濟濟,各展其能。”

劉備微微皺眉,陷入沉思,片刻後問道:“此科舉製具體該如何實施?”

洛川有條不紊地答道:“可設立不同科目,如經義、策論、詩賦等,以此考察應試者的學問、見識和治國方略。定期舉行考試,各地學子皆可前來成都應試,由朝廷選派公正無私的官員監考、閱卷,選拔出優秀者授予官職。”

劉備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許,點頭道:“此策甚妙,可與丞相等人仔細商議具體細節後再行定奪。”

洛川接著說:“其二,當大力興立官學。官學乃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可在成都及各郡縣設立官學,招收各地學子,聘請名師講學,傳授儒家經典、兵法謀略、治國之道等。如此,可使我蜀漢青年才俊自幼接受係統的教育,培養其忠誠之心與治國之能,為國家儲備後續人才。”

劉備微笑著說道:“興立官學,確是培養人才的良策,可著令相關官員即刻著手籌備。”


最新小说: 三國:開局觸發被動自爆係統 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 穿成農家受氣包,一朝科舉變大佬 主和爹,好戰妻,隻想當鹹魚的他 大齊好男人 狂武醫尊 說了多少遍,踢球的時候要稱職務 覃仁忠與陳娟淑 鹹魚郡主回京,全皇朝追著吃瓜 神醫:開局同居豐滿女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