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猶如白駒過隙,自演武堂設立,匆匆三年已然過去。在這三年裡,蜀漢全境沉浸在一片休養生息的熱潮之中。
田間地頭,百姓辛勤勞作,糧食產量逐年攀升;工坊之內,工匠們精心鍛造,兵甲器械日益精良。整個蜀漢國力猶如春日複蘇的勁草,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漸恢複,兵強馬壯的盛景再度呈現。
演武堂中,趙雲傾儘全力,將自己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一代。從淩厲的槍法技巧,到精妙的戰術布局,他都手把手耐心教導。
洛川也時常穿梭其中,用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對局勢的敏銳洞察,為學員們答疑解惑,給予他們精神上的鼓舞與支持。
在兩人的悉心培育下,演武堂的學員們茁壯成長,個個都成為了蜀漢軍中的中流砥柱,仿佛一顆顆閃耀的新星,蓄勢待發,準備在未來的戰場上綻放光芒。
公元223年,陽光透過雕梁畫棟的縫隙,灑落在朝堂的青磚之上。朝堂之內,氣氛凝重而熱烈,群臣神色各異,或沉思,或激昂。
關羽邁著沉穩有力的步伐,大步出列,他麵龐堅毅,丹鳳眼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聲音猶如洪鐘般在朝堂上回蕩:“陛下,三年時光,我蜀漢精心籌備,如今國力大增,兵甲銳利,糧草堆積如山,充盈豐沛。反觀曹魏,其朝堂內部紛爭不斷,各方勢力勾心鬥角,混亂不堪。此等局勢,正是我軍北伐,實現大業的絕佳時機!懇請陛下恩準,再次揮師北伐,興複漢室,將那久陷敵手的舊都奪回,還我大漢一片朗朗乾坤!”
關羽這番慷慨激昂的話語,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千層浪。朝堂之上頓時議論紛紛,群臣們交頭接耳,各抒己見。
諸葛亮眉頭緊鎖,額間的皺紋仿佛刻滿了憂慮,他憂心忡忡地向前一步,躬身進諫:“陛下,曹魏曆經數代經營,根基深厚如磐石。雖眼下有內亂,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其實力依舊不容小覷。我軍若貿然北伐,深入敵境,猶如踏入虎穴,風險極大。況且,即便我軍這三年有所發展,可與底蘊深厚的曹魏相較,在兵力、物力等諸多方麵,仍存在不小的差距。還望陛下能夠深思熟慮,三思而後行啊。”
此時的劉備,已然63歲高齡,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但他眼中那複興漢室的宏願之火,卻愈發熊熊燃燒。
他想起自己半生漂泊,從涿郡起兵開始,曆經無數艱難險阻,南征北戰,戎馬倥傯,無數次在生死邊緣徘徊。
可即便如此,匡扶漢室的大業卻始終未能完成。如今,看著自己逐漸年邁的身軀,他深知時日無多,時不我待,怎能再在等待中蹉跎歲月。
於是,他挺直了腰杆,目光堅定地掃視著朝堂上的每一位臣子,緩緩開口,聲音雖不高亢,卻透著不容置疑的決心:“朕意已決,此次北伐,勢在必行。”
洛川靜靜地站在一旁,將這一切儘收眼底。聽到劉備的決定,他的心中猶如打翻了五味瓶,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