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她有一個信念,腦癱的兒子不能沒有媽媽。
家裡有兩個病人,需要巨大的治療開支,長期巨大的生活壓力足以把一個強壯的漢子壓垮。
陳父除了更加賣力地四處打零工之外,慢慢也染上了喝酒的毛病。
可能隻有在喝醉的那段時間,他才能感受到人生些許的輕鬆。
生活的艱難和媽媽的頑強,讓陳旭知道了生活的不易,她很早就變得懂事,而且懂事得讓人心疼。
除了努力學習之外,她都會儘力幫助家裡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包括放牛、割草、扶弟弟學走路……。
在很小的時候,陳旭就知道自己的家庭跟彆人家不一樣。
她不再主動開口向爸媽要好吃的、好玩的。
看到彆的孩子手中有讓人眼饞的好吃、好玩的東西,她也會覺得委屈,但她隻能把這些情感和欲望深深地壓在心底。
其實,她不是沒有開口向爸媽討要過那些看起來很誘人的零食,但經曆過幾次之後,她就知道了,當她提出那些要求的時候,除了得到父母難過的表情和深深歎息之外,她什麼也得不到。
後來,媽媽的病情稍微趨於穩定,發病也沒有以前那麼頻繁。
弟弟的腦癱影響也沒那麼大了,除了走路還是一瘸一拐的,寫字的手會蜷起寫字略有些困難和變形之外,弟弟也能像普通孩子那樣上學,而且學習成績還不錯。
在一家人的頑強努力下,生活正在變得越來越好。
陳旭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在2010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本省一所本科學校。
除了大學剛開始那一個學期,家裡給她湊了學費和3個月的生活費之外,陳旭就沒再向家裡要過學費和生活費。
她利用課餘時間去給高中生做一對一家教,也做學校內的兼職。
如果不是那次同班女生聚會時的一時衝動,她可能還會一直過的還不錯。
在玩真心話大冒險的時候,陳旭坦誠了自己那麼努力四處做家教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原生家庭很慘,沒辦法給自己更多支持,她隻能靠自己。
來自小山村的她,當時隻是單純地覺得,她說出她那不幸的家庭境遇,並不是為了贏得大家的同情,不是為了贏得大家的尊重,隻希望獲得大家的對她目前生活狀態的理解。
哪曾想,正是這次真心話大冒險,讓班上的女生開始對她敬而遠之,大家逐漸開始用可憐和異樣的目光看她。
有事也不通知她,有活動也不叫上她,她就這樣一下子被這個群體拋棄了。
發展到後來,她就變成了“窮酸、苦逼、沒教養、內心扭曲陰暗”的代名詞。
……
“我沒想到,事情怎麼會演變成這樣?我沒有做任何對不起她們的事,可她們卻可以理所當然的殘忍地傷害我?”說到這裡的時候,陳旭還是義憤填膺、憤憤不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