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乙的父親文丁在位末期,為防止周國勢力繼續擴大,將周國國君季曆騙到商都囚禁起來,季曆被囚後絕食而亡,商王朝和周國的關係也因此破裂。
季曆死後他的兒子姬昌繼位,當時周國國人都認為是文丁殺害了季曆,紛紛請求姬昌起兵攻打商朝。
姬昌本人也非常怨恨商王朝想要去攻打商王朝,但因他剛剛即位實力不夠,於是沒有立即起兵,而是接受文丁賜封的“西伯”稱號繼續暗中擴大自己的勢力。
帝乙繼承了商王之位後,第二年,姬昌為了給父親季曆報仇親自率領大軍攻打商王朝。
帝乙成功擊退姬昌大軍,但是國力日漸衰微。
商王朝再也經不起戰亂,為了避免內憂外患,決定采用聯姻的方法來與周國講和,欲將帝乙的女兒子舒下嫁給姬昌。
之後帝乙便派遣使臣帶著禮物來到周國,使臣來到周國後先是為季曆的死向姬昌表示歉意,之後又表明了帝乙希望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姬昌。
姬昌雖然很想為父親報仇,但經過前麵一戰發現周國勢力目前還是無法與商王朝對抗,姬昌審時度勢,認為滅商時機還未成熟,為了穩住商王,同時爭取充足時間,同意與商聯姻。
之後姬昌也派出使臣帶著禮物前往商王朝朝見帝乙,並約定迎娶帝乙之女子舒的日子。
帝乙與姬昌聯姻使周國與商王朝的關係得到了一定的緩和,這也讓商王朝避免了腹背受敵的局麵。
此後商周保持了數十年的和平,而這一段和平時期,西周迅速崛起。
帝乙十年,西伯侯姬昌在渭水之濱遇到太姒,對她的美貌,驚為天人,姬昌決定迎娶太姒。
《詩經》裡麵的《國風·周南·關雎》,就是描述太姒和姬昌的愛情故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裡的淑女就是太姒,君子就是姬昌。
因渭水無橋,姬昌決定於渭水造舟為梁,舟舟相連,成為浮橋,親迎太姒,場麵盛大。
因帝乙之女子舒之前下嫁給姬昌,立為正妃,為了給太姒正妃的名分,所以子舒不明不白的死去。
曆史上“帝乙歸妹”(“妹”,古義為少女,指的是帝乙的女兒)的故事,一時被傳為美談,但對帝乙這個遠嫁女兒的記載,所有的史書都避而不談。
尤其商周關係破裂之後,“歸妹”成為不能提及的政治禁忌,且周朝建立後,也需要淡化商朝的政治影響力,塑造自身的光輝形象,最終“歸妹”與此次聯姻的相關史實,就被周王朝刻意隱藏,後世自然不得而知。
商周的這次衝突,就是因為帝乙女兒被殺害而引起的。
帝乙聞聽女兒子莫名其妙的慘死,而姬昌又重新迎娶了太姒為正妃,暴跳如雷,欽點大將南仲為征西大元帥,飛廉為副帥,率十萬商軍主力征討西岐。
西伯姬昌聞聽此訊,慌忙集結周國全部軍隊共七萬人,聯合西部六個諸侯國,共十一萬人,進軍到黃河東岸,與商軍隔岸對峙。
當然,我們的主角再次被推到前線。
在比乾和大王子的攛掇下,帝乙命令殷受親率五千徐城軍,趕赴征西前線!
接到軍令,殷受也不怠慢,他正想將自己的隊伍拉出去磨煉一番呢!
於是殷受留下了八百抗魔軍,由秋冬二女統轄,鎮守徐城。
殷受自己,率領五千抗魔軍重裝騎兵,緊急趕往前線!
這段路程不足八百公裡,殷受騎兵沿黃河南岸進發,僅僅用了五天的時間,就已經出現在了西周的部隊麵前!
西周聯軍本來是和商軍隔著黃河對峙,事實上,根據兩方實力,以及帝乙和姬昌的算計來看,這仗是打不起來的。
帝乙出兵,也是為了臉麵,畢竟女兒不明不白的死了,他總得要個說法。
姬昌出兵,既是無奈,也是理虧。
但雙方作戰的意圖都不堅決。
這冷不丁的衝出五千騎兵部隊,著實讓西周聯軍大吃一驚!
說好的打不起來的呢?
這都對峙了快十天了,大家都盤算著該回家了的,怎麼商軍咋就渡過黃河了呢?
殷受曆經過這段曆史,的確是沒有打起來,那時候他十五歲,老老實實的待在三王子府裝孫子,因為二姐的去世,大姐子萱還來和他抱頭痛哭的。
前世是因為沒有能力,這一世手握強兵,說不得要給二姐出一口惡氣!
黃河波濤洶湧,秋風肅殺蕭瑟。
戰馬咆哮嘶鳴,號角嗚咽嘹亮。
五千重裝騎兵列好陣勢,緩步向著西周聯軍逼近。
殷受還是紅盔紅甲,一馬當先!
身後將士高舉戰旗,緊跟其後。
西周聯軍見騎兵逼近,連忙命令弓箭手射出漫天箭雨。
殷受騎兵視若無睹,仍然步步緊逼,箭雨落在將士們身上,落在戰馬身上,全部被棉甲擋了下來。
直到距離敵軍五十米,殷受狂吼一聲:“跟我衝!”
所有戰士喊殺聲震天,戰馬奔騰,衝向敵軍陣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