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官向摯見帝乙猶豫,便上前勸諫:“大王,三王子為嫡子,立為繼承人,是符合祖製的,況且三王子之能,有目共睹,滿朝文武支持者甚眾,所謂民意不可違,請大王冊立三王子子受為繼承人。”
文武百官齊呼:“請立三王子殿下!”
事情已經不容帝乙多想,他隻好傳旨:“立受為王位繼承人,冊封為壽王。”
自此,子受便有了另一個名字:商壽王。
而後世為了醜化,便以諧音改稱為“商紂王”,“殘忍捐義曰紂”,商壽王是曆史上被黑得最慘的所謂“暴君”。
沉思了一會兒,帝乙再次擬旨:“三王子已經成年,特賜婚史官呼伯之女,擇日舉辦大婚,大婚之後,壽王返回徐城封地。”
子受吃驚的眼珠子都飛出來了,這賜婚也太突然了吧?
呼伯是一名史官,官拜少卿,相當於後世三品官吧,子受不明白父王的用意,或許是為了發泄心中的鬱悶?
子受也看出來了,百官進言,有逼宮之嫌,父王心裡不痛快。
飛雲閣中的酒宴繼續。
席間,大王子向帝乙獻言:“父王,兒臣特地準備了九牛之舞,為酒宴助興,請父王恩準。”
帝乙饒有興趣的說:“九牛之舞?那是什麼?”
“請父王靠近飛雲閣圍欄,可以觀看!”大王子興奮的說。
於是眾臣隨著帝乙靠近飛雲閣圍欄。
隻見飛雲閣下麵,一群奴隸們指揮著九頭牛表演舞蹈。
九頭雄壯的公牛,全身塗成黑色,兩隻牛角被塗成金色,在牛奴的指揮下,排列出各種隊形。
因為牛是田間勞作的重要力量,大商人民對牛是非常愛惜甚至崇拜的。
看到牛在牛奴指揮下,雄偉卻又溫順,帝乙不禁開懷舉杯:“眾位卿家,大家一起痛飲!”
子受也連喝了幾杯烈酒,興致高漲:“隻有牛自己表演舞蹈有什麼意思,讓我來和它們一起玩玩!”
說著,他從飛雲閣三樓飛縱而下,走到九牛中間,右手將五頭牛的尾巴挽到一起攥在手裡,左手依樣挽住四頭牛的尾巴。
子受大喝一聲,用力向中間一拽。
這九頭牛出於疼痛奮力地向前拉,而子受雙臂用力,穩如泰山。
九頭牛凶性大發,奮蹄猛衝。
子受大吼發力,九頭牛被他拉得向後連連倒退,呼啦一聲紛紛倒地。
這九頭牛東倒西歪,場麵一片混亂。
但是子受仍然是抓住牛尾不鬆手,九牛掙紮了一番之後,都老老實實的趴在地上。
子受手腕一抖,九牛同時站立,隨著子受的號令或前或後、或左或右,完全屈服於子受的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