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目瞪口呆,人人屏聲斂氣,甚至忘了喝彩。
子受一番舞牛之後,丟下牛尾,原地一個下蹲,腳一蹬,身體直接躍上飛雲閣三樓!
觀其神色,從容平靜,好像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來到帝乙麵前,躬身下拜:“父王,兒臣武藝如何?”
帝乙方才反應過來:“九牛之力!吾兒神力!好!好!好!”
連接三聲好,把大王子也從震驚中拉了回來。
這三弟如此神力,以後如何與之為敵?
加上無儘的惱恨,本來是想討得父王歡喜的,這又幫助子受做了嫁衣!
自此,人人都知道子受力氣比九頭牛還大,全都折服於子受的偉力。
也就是後來的孔宣,才敢於和他比試力氣。
飛雲閣宴後,子受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因為已經受封壽王,那麼自己的府邸也需要一個正兒八經的匾額了。
大商時期的壽字,從後從灸從之,引伸為長久。
古寫的"老"字,從形體上看像一個手扶拐杖的老人,從字意上說老人意味著長壽,於是便取老字頭。
下邊形聲"疇",上麵覆蓋老字頭會意,組成了一個形聲字。
子受以繁體字“夀”來為自己的壽王府題寫匾額。
而子受親自題寫匾額的事情,卻又在王都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風波。
並非是子受的書法不行,曆經前世,什麼甲骨文、篆書、金文,乃至後來的楷、行、草,子受全都了然於胸。
以刀刻於木匾,這不是小兒科?
何況自己還凝聚了靈力於其上,幾個字蘊含著磅礴的能量,可以鎮宅、辟邪。
因為大商時期,壽字並不是子受所寫的繁體字的樣子。
人人都知道子受題寫的那個是壽字,但是識字的人偏偏又不認同。
最初在民間產生爭議,沒過幾天,竟然就鬨到了朝堂。
這回,太史官站到了子受的對立麵,率先發難:“壽王為大商儲君,應為天下人之表率,不論口述,還是書寫,都應合乎規範,不可主觀臆造,而亂了天下文法!”
商容對向摯的看法也非常讚同:“所謂書不成規,人身難正。字都寫不好,性格難免浮躁,那個字原本是什麼樣,就該是什麼樣,豈可亂寫?”
幾位朝臣一番的言辭犀利的批判,仿佛子受罪大惡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