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室是用百姓燒製的木炭,在廳堂點燃取暖,這樣的木炭沒有濃煙。
可是百姓卻沒有這個閒心去燒炭自己用,所以在屋裡直接燒木柴是不可能的,屋內濃煙滾滾,嗆也嗆死了。
火炕!子受突然腦子靈光一閃,對啊,燒火炕!
火炕,北方人用土坯或磚砌成的睡覺用的長方台,上麵鋪席,下麵有孔道跟煙囪相通,冬天可燒火取暖。
而且火炕不僅能取暖,還不會產生濃煙。
這個是漢代的產物,不妨將之推廣一下。
反正大商時期樹木還是比較茂盛,枯木斷枝的還是容易搞到。
隻要勤快,多跑幾趟山上,砍足了木柴,可保一冬無憂。
終於有了一個避免無數的百姓凍死的方法!
子受結合前世的記憶,經過多次試驗,一個成熟的火炕建造方法研究出來了。
子受命人在城中廣場搭建了一個火炕的模型,請百姓前往參觀,要求百姓在自己家裡建造火炕。
百姓曆年過冬,很多家庭都會有人凍死。
參觀了子受的火炕之後,紛紛回家建造火炕,沒用十天,王城百姓幾乎家家都建好了火炕。
上山砍柴的人,絡繹不絕。
王都賣柴的人也多了起來,有把子力氣的人,多跑幾趟山上,還可以為家裡賺一些用度。
雖然他們勞累,但是每個人都喜笑顏開。
當然,子受也邀請了各諸侯國的國主來王都參觀學習火炕技術。
相信此舉,能避免上萬的百姓凍死,讓他們可以安穩過冬。
這也算是子受所承諾的,讓凍死之數量減少的一大策略吧!
子受不知道的是,火炕的推行,在一個冬天之後,讓他在民眾之中的聲望簡直如日中天。
火炕還被百姓稱為“壽炕”,以表達對壽王的感激之情。
歲末年初之際,大商要進行一些拜神祭祖活動。
通過這些活動,感謝神靈和祖先的保佑,並祈求能夠在新的一年中,五穀豐登,平安吉祥。
商代,已有“萬年曆”,相傳是一位名叫萬年的人創造的太陽曆。
殷商時期,新年的第一天稱之為“春節”。
春節期間,有不少祭祀活動,大大小小要舉行十幾次。
幾乎是每天都要祭奠祖先、祝禱神靈。
相比而言,春節的祭祀規模更大,朝廷上下都非常重視。
殷商時代的五種祭祀方式:一、伐鼓而祭,稱為彡(肜);二、舞羽而祭,稱為翌;三、獻黍稷而祭,稱為洅;四、獻酒肉而祭,稱為祭;五、聯合他種祭典,與曆代祖妣合並祭之,稱為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