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黎帆是從農村長大的,沒那麼多忌諱,直接坐在了台階上,將手中的扇子遞還給他。
“你扇著吧。”陳啟說,“咱們村目前最大的事,就是修路的事。”
“問題難在哪了呢?”黎帆問。
陳啟歎息一聲,道:“這世人都說田園生活好,可真正到了農村才知道,這裡麵的事呀,錯綜又複雜。”
黎帆沒說話,等著他往下說。
“比如,你有沒有發現,這個村張姓和羅姓最多?”
黎帆點點頭,她看資料的時候,確實發現了這個事。
“所以張書記和羅主任就是整個村為了權利平衡選舉出來的。”
“他們之所以會被選舉出來,那是因為他們代表著各個家族的利益,至於那些小的姓氏就沒什麼話語權。”
“說這個就遠了,”陳啟把話題拉了回來,“就說修路,這種沒好處的事,大家都不怎麼支持。”
“各說各的理,反正就是誰也不拆台階。”
“怎麼叫沒好處呢?路修好了大家都方便啊。”黎帆說。
“想修這條路,門口高高的台階都要砸掉,路修好後還要重新修台階,大家就沒什麼積極性了。”
“特彆是家裡沒有汽車的,就沒有停車需要,就更不同意了。”
“還有對村裡其它事務有意見的,為了不支持工作而反對的。”
陳啟說完,又道:“這條路還不是什麼難事,最難的還是西邊那條,我帶你去看看。”
陳啟帶黎帆到了位置,指著一條羊腸小道說:“這條是最需要修的,但也是難辦的。”
“如果把這條路修上,就可以將東西的兩條路連起來,讓整個村子東西貫通,直通村頭。”
“然後將路燈修好,種上綠化帶,村子規整又漂亮。”陳啟說著,在空中比劃一下。
說到這,陳啟問:“你感覺難在哪裡了?”
黎帆邊走邊看,指著一個棚子道:“這家不肯拆棚子?”
陳啟點點頭,道:“算是一個難題,讓咱們給修個新棚子。”
又走了幾步,黎帆指著兩棵大楊樹道:“這樹也是吧。”
陳啟又點了點頭,道:“兩棵樹要這麼多錢。”陳啟比劃了個數。
“千?”黎帆問。
“萬。”
看到這,黎帆有些無語,想到網上有個高頻的討論——我不要大國崛起,隻要小民幸福。
他們麵對的就是這麼一群人。
他們要的就是眼前利益。
“前麵還有讓修雞窩狗窩的,讓給塊菜地的,這些都還算是小問題,畢竟中間這些戶的村民出入不方便,下雨下雪就一腳泥,心裡是希望修路的,這些協商一下也就解決了。”
“最難辦的還是兩邊的邊戶,他們在門口修了一段磚路,對修路沒有實際的需求,他們不同意修路,除非政府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既然說是最難辦的,那經濟補償肯定是以萬為單位的,畢竟兩棵楊樹都能開出天價。
陳啟帶著黎帆繼續往前走,他道:“國家確實有很好的政策,但是資金還要地方和村裡解決一部分,這個臭水坑就得重新改造,要不就填了。”
喜歡等他知我意請大家收藏:等他知我意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