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分析顯示:
采用荊江分流方案預計造成經濟損失約4500億人民幣,重建成本也不會超出3000億元。
而北湖全省生產總值為537萬億,單是漢武一城就有近189萬億元貢獻,輕重緩急顯而易見。
儘管如此,在場每一位領導心中都明白這是一項極其棘手的選擇題。
他們希望儘全力減少犧牲,這也是對全體人民的高度責任所在。
就在高層緊鑼密鼓地開會時,長期關注防汛形勢的江木,看到新聞報道裡的災難畫麵時心情沉重。
“我得采取行動!”他在心裡暗下決心。
如何做呢?
既然問題根源在於防洪牆倒塌,那麼隻要保證牆壁堅固就能降低損失。
最關鍵的是怎樣加固牆麵?
突然之間,一個念頭閃過,穩固牆壁的方法有很多,尤其是在植物方麵的辦法非常多樣。
江木打算創造一種特殊植物種植於護岸邊,使其具有類似鋼鐵般堅固的能力。
為什麼鋼筋混凝土結構這麼牢固?
因為它集合了金屬材料高強韌度以及水泥製品良好的承壓特性。
但是傳統的土製堤壩雖厚實但抗衝擊能力較差,特彆是在遇到高達四十米高的浪湧衝擊下極易破損。
倘若能在長岸兩側培養出特定類型的植物,使之像鐵網一樣深入土壤中紮根成長,這樣就能大大提升堤岸的整體強度了。
想到這裡,江木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接下來就是選擇哪種植被最理想的問題了。
很快他就有了主意,決定利用最常見的爬山虎來完成計劃。
它是一種快速繁衍且生命力極強的地被種類,莖稈柔軟又有韌性。
某些品種甚至能夠比麻繩更加耐用。
正好適合用來固土護坡的作用。
事不宜遲,江木立刻準備好一批種子,並對其進行改良處理。
由於時間緊張來不及先培苗育種。
他直接投入巨額資金兌換所需的積分來進行修改操作。
首要目標是加速生長速度,這次選用第二級加成屬性,將發芽到完全覆蓋的時間從原本幾天縮短為三個小時。
儘管江峰認為三小時還稍顯緩慢,但由於高級彆消耗過高隻好作罷。
其次需要加強抗洪耐性功能,讓這些攀緣植物能夠在潮濕環境下健康成長。
再來增加韌性特質,確保成熟後藤條堅硬程度接近於鋼鐵質感,從而有效增強沿岸結構的堅韌性。
最後一個特性能使得這種新型植物擁有強大的鑽入土壤中的本能,就像樹木的根部一樣喜歡向地下延伸擴張。
如果缺乏這個特性,常春藤就隻能在堤壩表麵攀爬,起不到太大作用。
但有了向土性,常春藤就能鑽進長江的堤壩中。
讓堤壩變得更加堅固,如同鋼鐵混凝土一樣。
江木讓人搜集了大量常春藤種子,並賦予它們四個特殊屬性。
之後便前往荊江。
他看了新聞,知道國家防總臨時指揮部設在那裡。
總指揮還是他的老熟人,林部長。
這樣一來,這次行動會更順利。
……
就在華夏全力應對洪災的時候。
美麗國也沒閒著。
他們正研究可控核聚變技術。
在繩子軍事基地外100公裡處,也就是東海靠近太平洋的一座小島上。
有一個隱秘的實驗室。
這個實驗室專門研究反向可控核聚變技術。
所謂的反向,就是指與傳統意義上的核反應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