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路前行到達澳大利亞的柑橘分支,在當地經過約400萬年的發展後演變為了手指形狀般的澳洲指橙。
而到了200萬年前的時候,一種極為關鍵的物種問世了,那就是寬皮橘。
能夠輕易剝開表皮的特性使寬皮橘成為了市場上柑橘商品的主要力量——任何商業化的柑橘產品即便沒有柚子或香櫞成分參與,卻很少可以完全避開與寬皮橘之間的關聯。
自此之後,柑橘家族原始成員們完成了地球範圍內初期分布階段。
橘子這個大家族成員眾多。
但是每一個都有著各自獨特之處甚至缺點。
例如冬天非常受歡迎的沙糖桔,不僅味道甜美,而且很容易去除外皮,因此許多人一吃就停不下來。
新聞媒體時不時報道一些由於攝入過多而導致健康問題的案例,比如某人因大量食用沙糖桔導致身體不適被送進醫院。
這背後正是因為美味的食物也不能毫無節製地享用。
雖然橘子營養價值高,富含維生素c、檸檬酸、膳食纖維以及果膠,對促進新陳代謝有著積極作用。
但如果空腹或過度食用則可能會導致口腔潰瘍或者咽喉腫痛之類的上火反應,有些人甚至會出現腸胃不適。
尤其當大量攝取含糖量高的沙糖桔時更加明顯,體內迅速升高的血糖水平使得多餘的糖分積聚在口中,未能及時轉化為脂肪儲存而引發機體失調從而上火。
相比之下,同樣是源自古老祖先,柚子的作用剛好相反,它可以解毒降火,因為柚子本身性質偏涼。
當然了,過量食用同樣不利於健康,有可能損害牙齒或引發腸胃道疾病,並乾擾人體血糖水平。
更有部分人對其過敏,在吃了柚子之後出現皮膚紅癢的現象。
總結起來看,即使來源於同一家族,不同的雜交後代依舊各有利弊。
主人公江木平時也非常鐘愛於吃沙糖桔還有柚子這兩種水果,但他同時也清楚認識到二者存在的局限性。
他就開始想象有沒有一種理想化的超級水果存在,能夠將所有的長處彙集於一身同時又能剔除掉那些令人不快的因素。
就好像把這些祖輩留下的精華彙聚起來一般。
無論是柚子還是其他同類都有各自的優點,設想中的新品既保持易剝性,顆粒飽滿、口感豐富且不容易引起體內不適反應的同時還具有低糖分的特征。
然而減少糖分又不可避免會影響整體的味道。
這也就要求新創造的物種必須找到既能保證足夠風味的方法又要達到上述條件的最佳平衡狀態。
至少要比其他水果更甜。
才能吸引人,才算成功。
而且這果子不能是熱性的,也不是涼性的。
因為不論是熱性還是涼性,吃多了對身體都不好。
最好是溫性的。
溫和的性質最適宜人的身體。
陽心怡聽了江木的想法後,拍手稱讚:“太棒了!如果你能研究出橘子的新品種,我一定會全力支持你。”
雖然江木不久前剛剛培育出了新品種的大豆用於製作豆腐。
但是豆腐畢竟不是經常吃的食品。
隻在飯桌上偶爾見得到。
總覺得有點缺憾。
而橘子則不同。
陽心怡也特彆喜歡吃橘子,尤其是沙糖桔。
每次她都會忍不住一個接一個地吃。
但又擔心吃多了會上火。
如果能培育出一種新品種的橘子,也就是所謂的橘子老祖宗,那以後她再也不用怕上火的問題了。
想啥時候吃就啥時候吃,甜甜的味道完全可以當零食來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