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製作甜點的最佳選擇
是某些地區便開始減少原本用於種植咖啡樹的空間轉向培育更多這類水果。
“說到榴蓮啊...”
江木低聲說。
榴蓮真是個特彆的東西,有些人一聞就受不了決定再也不嘗試第二次。
有的人則是不知道怎麼打開堅硬外殼乾脆放棄了品嘗的機會。
傳聞過去緬泰兩國交戰時期,缺少投石材料的泰方居然把此果當成武器使用結果發現比石頭威力還大得多。
為什麼給它取了個這麼奇怪的名字呢?
大部分果實稱呼往往蘊含深意,就像番茄由外來引進植物加描述外觀而來。
至於為何命名為“榴蓮”,還得追溯到三寶衛玉合七次下西洋期間的故事。
明朝初期朱棣皇怕流亡在外的侄子威脅自己江山穩定聽聞有人目睹其身影便命令這位大臣帶隊出海查證。
雖未尋得目標卻讓大明王朝與外界建立了密切關係。
有一次隊伍抵達一處島嶼,眾人登陸休息時發現一種奇異果實嘗試切開食用感覺滋味美妙於是順路又帶回去一些分享給大家。
歸途重訪原址急忙下船收集並將之命名為“留連”,寓意美好難忘。
印尼流傳一則古老傳說講述人類與老虎曾友好相處共同享受這大自然賜予。
直到某回不小心被果實外刺割傷血跡玷汙果肉後猛獸才變得異常凶殘。
這個情節令人聯想到西方宗教裡關於亞當夏娃以及毒蛇蘋果的故事。
無論是源於南方歐洲還是東亞熱帶區,當地人眼中這兩種看似誘人的美味背後都隱藏著風險警示。
東西方文化差異體現在對於同一件物品的態度迥異上:早期西人並不看重外表粗糙且散發濃烈氣味的食物視其為低等種族落後表現根本不屑入口或記錄下來;反觀東方,則早早接受認可了這份天賜佳品的價值所在。
龍國人們對榴蓮的看法可不一樣。
衛玉合的副手申昌傑在他的《瀛涯勝覽》中就詳細記錄了馬來語裡的“賭爾焉”,也就是榴蓮,並描述了它的大小、樣子、質地,還有那甜美的味道。
差不多同一時期,東南亞那邊發生了重大變化:
中南半島南部的阿瑜陀耶王國吞並了北部的素可泰王國,於是暹羅——也就是今天的泰國——第一次統一起來。
一躍成為了當時東南亞的老大。
1377年,暹羅國王接受了明朝皇帝的冊封,成為了明朝的藩屬國。
從此開始了長達500年的友好關係。
大批的明朝人遵旨前往南方。
據《東西洋考》記載,在當時的曼穀40萬居民裡,華人就有27萬。
這些華人帶來了先進的冶金技術、軍事知識和行政經驗,幫助泰國在與越南、緬甸等國家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在擴張的過程中,他們獲得了大量土地和優質作物。
這其中也包括了榴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