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網起獲。
已經是收尾階段。
網兜裡的魚有不少,且還是紅目鰱這種個頭大小差價很大的魚類,自然要進行分揀。
把活全部乾完,再吃晚餐,之後則是船員換班。
下午的第一網捕到龍舌魚,兩艘船並沒有接駁轉移魚獲,而是全部塞進衛18的凍庫裡,敢是因為龍舌魚這種魚不占用空間,不用魚筐裝的話,更加節省時候,就算是超過170噸,也可以塞進去。
再來一網超過230噸的紅目鰱就不行了。
總數量已經超過400噸,再加上天氣的因素,必須要轉移到衛19的魚艙裡去才行。
故而。
起完網,兩艘船完成接駁,又費一些時間轉移魚獲,之後才是集體在衛19上用餐,用完餐進行換班,自然也要小小休息一會,剛吃完飯不著急的情況下,總得有一小會消消食吧?
換完班,繼續尋找魚群,不間斷下網捕魚作業。
沒有意外。
這個夜間挺忙活,太平洋的漁業發達一些,實時漁訊也再升一級,覆蓋到的範圍多出來1公裡,已經達到8公裡的半徑,帶來的結果可想而知,漁船甲板上有更多的準備時間。
其次則是一個實時自動測量深度,能夠讓下網的時候更加精準。
單就是這兩項,就已經是大豐收的最大保障了。
一個夜間,一共下了三網,都是單拖網,下的也是同一張網,原因很簡單,發現的魚群在一網拖過去之後,受到驚擾,很快又在不遠的海域集結,而且並沒有遊太遠,有了第二次下網的機會。
第三次也是同樣,才連續下三網,下的也是同一張網。
自然而然,捕到的魚也是同一種,而且還是沒有任何雜魚的那種。
很常見的一種魚——帶魚!
到第二天的天亮,時間跨度有十個小時左右,連下三網,可想而知船員們累得不輕,收獲自然也是滿滿的。
“已經分揀完了。”
衛二叔滿麵紅光,是高興導致,這會兒還興衝衝的,也就是臉上同樣寫滿了疲憊,當個船老大一般情況下不用去乾體力活不假,可有時候也需要幫忙,更多的時間是在指揮,跟個打雜似的,想要輕鬆是不可能的事:“三網拉個平均,每網都超過255噸,一共有768噸左右。”
“都是中大號的帶魚,小號的少得可憐,可以忽略不計的那種。”衛二叔最清楚捕獲清楚,都是他經手的不會有假。
“現在帶魚的價格可不低。”衛宏也笑了,笑得挺開心。
“均價賣個26塊錢往上沒有問題。”衛二叔也是開心加倍,其中就有因為價格不低的因素。
“按照26塊錢的價格來計算的話,有768噸的話…”
衛宏不得不停下來好好計算一下,因為他們說的價格是按斤算,而漁船上一般是按噸算,需要從噸換算為斤,噸數乘以2000,得出以斤論的重量,再乘以價格:“3993萬元以上。”
“算4000萬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