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1萬多點,不看學曆不要背景,做好了年入20萬的冷門生意
老張蹲在馬路牙子上啃饅頭時,手機又彈出一條熱搜:某大廠裁員30。
他抹了把被油煙熏紅的眼睛,看著三輪車裡熱氣騰騰的鹵豬蹄,突然明白這年頭想體麵地活著,光靠朝九晚五的工資就像指望彩票中獎——等不來,靠不住。
菜市場門口賣煎餅的王姐,每天淩晨四點就得支攤;寫字樓裡加班到深夜的白領,月底工資條還沒房租漲得快;街角新開的奶茶店,三個月換了四個老板。
這年頭,沒有985文憑,沒有爹媽鋪路,普通人想年入20萬,難道隻能去工地搬磚?
彆急著絕望。
在你看不見的角落,有人正用一口直徑半米的大鐵鍋,燉著改變命運的生意經。
一、大鍋鹵菜。
所謂大鍋鹵菜,不是精致的網紅鹵味,而是用直徑60公分以上的不鏽鋼大鍋,批量鹵製豬頭肉、鹵雞、鹵豆乾等家常菜品。
這種生意模式像極了農村辦酒席的流水席——量大、實惠、煙火氣十足,卻藏著驚人的利潤空間。
為什麼說這是冷門生意?
當年輕人擠破頭去開奶茶店、炸雞店時,真正悶聲發大財的,往往是那些守著菜市場、社區門口的鹵菜攤。
你見過哪家鹵菜店門口排長隊?
但每天悄悄賣出去的鹵貨,可能抵得上普通上班族一個月工資。
1、核心優勢:
成本低到離譜:一口二手大鍋300元,三輪車2000元搞定,首批原料1000元能鋪滿整個攤位。
2、操作傻瓜式:70歲大媽都能掌握的"一鍋端"鹵製法,配方簡單到寫在煙盒背麵。
3、現金流王者:早上鹵貨,中午回本,下午賺的就是純利潤。
4、複購率驚人:家庭主婦買鹵肉配飯,工人當下酒菜,年輕人當追劇零食,覆蓋全客群。
二、憑什麼這個生意能年入20萬?
1、算筆明白賬:
成本端:生豬頭肉批發價8元斤,鹵製後能賣25元斤,毛利65。
銷量端:社區日均賣80斤鹵貨是及格線,菜市場攤位能衝150斤。
利潤端:按日均100斤計算,月毛利=100x(258)x30=元,扣除雜費月入3萬+
南京的劉師傅在城中村菜場支攤,每天下午4點出攤,7點收攤。
看似不起眼的3小時,日均營業額穩定在1800元左右。
問他秘訣,就指著那口永遠冒著熱氣的大鍋:"這鍋鹵水養了8年,附近居民認這個味道。"
2、關鍵差異點:
大鍋=規模效應:同樣時間,大鍋產出是小鍋的3倍,人力成本卻差不多。
現鹵=新鮮溢價:顧客看著熱氣騰騰的大鍋,潛意識裡就願意多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