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就此陷入了僵局。
各大商會加起來的捐款,也才二十多億錢。
這與他們的預期差了太多太多。
謝春和汪洋幾乎是黑著臉離開了戶部衙門,許鬆鶴、張詠、劉平等人也是一副便秘的表情,對朝廷的獅子大張口很是不忿。
這邊無法籌措到足夠的錢糧,而另一邊的戰事卻不會因此停滯不前。
完顏慶率領五千輕騎,僅用了三天,就從鄧州奔襲到壽春城下。
壽春自古以來,便是兩淮大地上極為重要的戰略要地。
隻是這些年,戰線推移到了長江邊上,才令壽春古城的重要性下滑。
韃子占據兩淮期間,亦是橫征暴斂,並沒有注重城防建設。
像壽春這樣的古城,維護、修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金廷根本舍不得投入。
這使得兩淮十四州,大多都是破破爛爛。
壽春、廬州這樣的戰略要衝,四麵城牆,多處坍塌漏風,根本不具備防禦功能。
這也是嶽羽、孟恭為何如此輕易連克諸州的原因,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攻城拔寨,將韃子打的丟盔棄甲。
但隨之而來的也是大麻煩。
攻城容易,但同樣的,想要守住到手的城池,卻也是無比棘手。
嶽羽發動城內的青壯力,趕在韃子到來前,全力修葺城牆,加固城防。
但壽春城內的百姓都擔心周軍守不住壽春,最終會被韃子重新攻入城內。
如果韃子重新入主壽春,勢必會對他們這些曾經幫助周軍加固城牆的百姓追究責任。
到了那時,周軍一走了之,誰又能庇護他們周全。
去年河南諸地百姓的慘劇,仍曆曆在目。
誰都不敢賭。
因此,壽春城內的百姓,對嶽羽的軍令消極應對,根本不肯出力。
甚至還有人打算通風報信,幫助韃子擊潰周軍。
見此情形,嶽羽幾乎是麻爪了。
他想過無數種可能,唯獨沒有想到淮地的百姓,已經對他們失望透頂。
根本不予配合。
而他手底下,隻有五千兵力。
靠這五千人修葺城牆,實在是有心無力啊。
可他又不能殺人立威,逼迫壽春百姓替周軍賣力。
如此隻會令淮地百姓對周廷更生畏懼之意。
人心,才是周軍是否能長久立足於兩淮的重要根基。
當完顏慶的五千輕騎殺到壽春古城下,嶽羽與五千禁軍將士皆是有些慌神。
好在完顏慶統領的騎兵,此時已是人困馬乏,又缺乏攻城器械,所以並沒有急於攻城。
而是選擇繞城示威,震懾城內的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