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將士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為什麼他們會被百姓抵觸!
不是都說北土百姓苦韃子久矣,隻要王師所至,必是簞食壺漿嗎?
為何壽春的百姓要將他們趕出城去?
占據壽春的這幾日時間,周軍將士已將壽春的情況了解的非常詳細。
韃子在兩淮的賦稅遠遠高於大周的賦稅。
如今周軍攻破壽春,這些受苦受難的百姓不說簞食壺漿,起碼也應該是歡呼雀躍啊!
真實情況與他們的想象截然相反,等到嶽羽狼狽逃至壽春城下,壽春已被城內百姓攻開城門,無數豪強大族爭當表率,率領奴仆族人,瘋狂衝擊城內各處據點,為金軍爭取入城時間。
嶽羽見此情形,大驚失色,他向光烈帝保證,死守壽春十五日。
可現在,從書信寄出才五日而已,壽春就丟了。
他哪裡有臉去見光烈帝!
“嶽都統,韃子銳不可當,事不可為,咱們快撤吧,否則就來不及了!”
手底下的將領們這時都是狼狽不堪,全無鬥誌。
另一邊,完顏慶銜尾追擊,殺的周軍丟盔棄甲,士氣一瀉千裡。
“嶽羽小兒,哪裡逃,授首吧!”
完顏慶見壽春城內的百姓居然主動作為內應,替自己攻取壽春,也是喜出望外。
這場戰鬥,比他想的還要輕鬆。
儘管嶽羽心中一萬個不忿,可敗局已定。
周軍在壽春不得人心,繼續死戰下去,隻會白白犧牲將士們的性命。
於六月二十五日,嶽羽率軍從壽春敗走,退往皋陶。
金軍重奪壽春,極大鼓舞了三軍士氣,同時也讓兩淮人心震動。
完顏慶率軍進入壽春之後,為了獎賞壽春百姓自發抗敵的覺悟和犧牲,當場宣布減免壽春百姓三年賦稅。
此舉令壽春百姓歡呼雀躍,不少人竟生出願為韃子走狗的衝動。
六月二十七日,趙忠領軍進入焦湖,並在舒州的鵲尾登岸。
不等趙忠喘口氣,便得到了嶽羽從壽春敗走的消息。
眼下嶽羽退守皋陶,情況危急。
皋陶是廬州的西大門,若是皋陶又被韃子奪下,則廬州不保。
廬州是兩淮之地核心,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三國時期,廬州又叫合淝,是孫權奮鬥一生都沒有得到手的地方。
當下孟恭領軍西進,正在濠州休整。
廬州並無重兵駐守。
趙忠此來,除了增援嶽、孟二人外,另外一重身份,便是光烈帝冊封的淮西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