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楊子聰隻想繼續在播州當他的土皇帝,根本不願交出世代相傳的權力。
這也為播州楊氏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段太明在大軍攻入播州後,便在羊苴咩城召開中南半島諸國共盟的邀請會議。
因為播州戰事的順利,令段太明在中南半島揚眉吐氣,一掃多年來段氏臣服周廷的屈辱。
而各國也十分給段太明麵子,皆是派出使臣和裝滿大量馬車的賀禮。
中南半島諸國,以安南、暹羅、蒲甘為首,另外還有高棉、寮、柔佛、淡馬錫四國。
淡馬錫屬於中南半島最南端的國家,即後世新加坡。
原本,這七國都是瞧不上大理。
中南半島會盟,也是從來沒有大理的份。
但在吐蕃、天竺等國的運作下,大理一躍成為中南半島最強大的國家。
這其中有多少水分,除了大理以外,皆是心知肚明。
段太明在羊苴咩城,召開了中南半島會盟,得七國共推,為中南半島聯盟之主,尊稱霸主。
段太明趁機邀請各國共同出兵,入侵貴州。
但實際上,對擴張領土一事,隻有安南表現的較為積極,其餘諸國皆是興致缺缺。
這也與安南和大周領土接壤有關。
其餘諸國與大周領土相隔甚遠,就算攻占,也是飛地,想要從中獲利,困難重重。
安南與嶺南相交,早就對嶺南垂涎三尺。
在大理入侵播州後,便大張旗鼓的派遣水軍,占據南海島礁,先是對崖州耀武揚威,緊接著派遣軍隊,以搜捕叛賊的名義,登陸交趾地區。
在這個時候,朝廷對交趾一帶掌控薄弱,給了安南可乘之機。
安南在占據交趾之後,便火速調遣大軍,將這塊肥肉牢牢咬在嘴裡。
等周廷收到消息,也是無比惱火。
“陛下,安南無理占據我交趾,段太明在羊苴咩城,聚盟而稱霸主,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在向我大周宣戰啊!”
朝臣們義憤填膺,在朝堂之上,怒斥大理、安南兩國的侵略行為。
柴昊已經退居二線,不再參加朝議。
柴軒坐在帝位之側,代行帝權。
聽到這些煩心的事情,也是頭痛無比。
他也想派兵征討安南、大理。
奈何國庫空虛,兵力疲敝,實在難以征討。
龐美見狀,拱手道:“殿下,廣東的摧鋒軍,所向披靡,近日多次圍剿海盜,大獲成功,可調摧鋒軍入嶺南,征討安南!”
摧鋒軍都統製靡陽,在到任之後,便大力整頓軍務,賞罰分明,摒棄老弱,篩選精銳,使得摧鋒軍煥然一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