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敬的運作下,播州北境的城池和將卒,紛紛歸順貴州經略安撫司。
為了日後更好的治理播州地界,王焱將特意將播州的將卒單獨編出一軍,名曰遵義軍。
遵義軍的人數約為5000,皆是王焱在播州軍中挑選的精銳。
遵義軍不設置都統,由王焱直接指揮。
光烈二十三年7月,齊蒼海先是抵達奉節城,再由奉節城趕赴婁山關,接管貴州軍。
當他抵達婁山關,接管貴州軍時,貴州軍上下都是一片噓聲。
所有人都不歡迎這個空降的都統來指揮他們。
齊蒼海對於皇帝突然任命他來掌管貴州軍這件事,也是非常蛋疼。
雖然升官了,但是壓力也陡然增高了。
甚至比在禁軍時更讓人煩悶了。
貴州軍中,皆是王焱一手提拔的軍官,他一個外人插一腳進來,肯定會遭到排擠。
這是必然的。
齊蒼海軍事能力一般,但對軍隊運轉卻是門清,故而不願來趟這一渾水。
皇帝隻知道齊蒼海和王焱存在階級對立。
卻不考慮齊蒼海是否願意對抗王焱。
隻能說是想法太過片麵。
齊蒼海進入婁山關後,異常低調,生怕惹怒了王焱。
對於貴州軍的指揮權,表示完全聽從王焱的調遣。
而皇帝派來的督軍曹振,也隻敢在桐梓城中假意督軍,甚至不願踏入婁山關半步。
這為王焱帶去了諸多便利。
否則一邊指揮軍隊打仗,一邊還要與宦官、外臣勾心鬥角,想要更快製服播州,就將困難險阻。
養雞池地勢平坦,楊子聰推演戰場變化,無論如何排兵布陣,最後隻得出一個結論,播州軍無法戰勝大理軍。
大理軍的數百頭戰象,擁有對戰場所向披靡的碾壓性實力。
這是播州軍所不具備的能力。
八月,思州的援軍一萬,抵達播州軍大營,楊子聰得到援助,雙方兵力仍然懸殊。
五萬對十萬,戰場對決,依然沒有絕對勝算。
此時的楊子聰,也得知了水牛城、桑木關等地的守軍,暗中歸順王焱。
這讓楊子聰非常惱火。
無論他怎麼調動北麵的播州軍,最後隻能得到一個回複,貴州軍虎視眈眈,不敢擅離。
王焱在婁山關,擁有貴州軍兩萬五千人,廂軍萬餘人,以及遵義軍5000,真實兵力,約有四萬。
如果楊子聰選擇倒向王焱,得到王焱的幫助,對抗大理軍。
將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