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
黎隼將安南軍主力暗中後撤,即使周軍來襲,所攻取的大營也是空寨一座。
考慮到周軍如今鋒芒正盛,黎隼並不打算硬碰硬。
他決定撤出貴州,退入嶺南,同時在獨山一帶設伏。
隻要周軍趕來追擊,就予以痛擊。
另外,為了不被周軍切斷糧道,黎隼派大將阮平誌,領兵兩萬,保護糧道。
如果周軍繞道攻襲糧道,就會自取滅亡。
等王焱領兵抵達惠水,安南軍已經撤走數日。
與此同時,馬洞錫、胡中庸的偏師,已經繞道進入嶺南。
隨著周軍進入嶺南。
嶺南各地紛紛打起了響應王師的旗號。
馬洞錫本打算按照王焱的命令,襲擊安南軍的後路。
但是胡中庸審時度勢,認為安南軍後退已是必然。
隨著安南軍大批後撤,他們以兩萬之師對戰安南軍的大軍,勝算不大。
倒不如攻略嶺南各地,打通與廣東的聯係。
目前負責廣東戰事的安南軍大帥,名叫梁君烈,同樣是安南皇帝阮慶文的心腹。
不過論重要程度,梁君烈是比不過黎隼的。
從帶兵的多寡,攻取的區域就能看得出來。
梁興烈率領的安南軍隻有五萬,按照早期製定的策略,攻下廣東,隻需半年時間。
而現在,一年都快過去了。
安南軍仍被阻攔在廣州城下,不得寸進。
靡陽率領的摧鋒軍,雖然正麵不敵安南軍,但是守城卻表現出了巨大的戰力。
梁興烈望著堅若磐石的廣州城,可以說是計謀百出,依然不能攻克廣州。
如果在此期間,黎隼攻略貴州全境。
那他梁興烈就會越發被襯托的像個廢物。
萬幸,黎隼率領的大軍,遭遇了瘟疫。
一仗未打,但是卻節節敗退,損兵折將無數。
不僅是梁興烈看懵了,安南上下對此都是一頭霧水。
無數人感慨安南軍時運不濟。
倘若不是瘟疫,何至於元氣大傷。
沒人知道,王焱雖然沒有正麵開戰,但是卻采用了領先這個世界數百年的細菌戰。
胡中庸力勸馬洞錫,放棄進攻邕州,轉而進攻梧州,挺進廣東,先解廣州之圍。
馬洞錫對胡中庸的想法是極其排斥的。
因為王焱給他的命令是切斷安南軍退路,而不是挺進廣東。
作為王焱親手提拔的大將,馬洞錫對王焱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
見馬洞錫執意進攻邕州,胡中庸也是氣得夠嗆。
隨著斥候打探的敵情越來越多。
發現安南軍正在不斷向邕州集結,也讓馬洞錫遲疑了。
這時,王焱給馬洞錫的八百裡加急也到了。
針對嶺南戰局的變化莫測,如果一味按照他的命令行動,必然會錯過戰機,也會陷入被動。
所以,王焱授意胡中庸為軍中參謀,負責替馬洞錫出謀劃策。
得到王焱命令的馬洞錫,再無顧慮,當即揮師東進,攻打梧州。
梧州的安南軍有五千人,但在安南軍中隻能算是二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