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一代雄主的阮慶文,被送往周軍大營,作為安南新君獻給周軍的賀禮。
不堪受辱的阮慶文,在北渡紅河的時候,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跳河自儘。
但是天不隨人願。
阮慶文最終還是被救了上來,並在急救下保住了老命。
負責護送阮慶文前往北方的宦官,為此大聲訓斥阮慶文:“太上皇,你這是要置安南千萬百姓於不顧嗎?您這一死,天下百姓,該如何看待陛下?後世史官又該怎樣評價太上皇您的操行!”
阮慶文大罵道:“你們這是要用朕的清譽,換取你們的苟活,朕決不答應!”
“不答應也得答應!”
宦官沒給阮慶文好臉色,擔心阮慶文尋死覓活,乾脆命人用繩子綁了,隨即又往嘴裡塞了抹布,防止咬舌自儘。
而在邕州的王焱,此時親領一軍,挺進北越。
要將北越徹底納入漢人王朝的版圖,就必須做的徹底一點。
肅清外族,並從其他道州府縣遷徙漢人百姓,鞏固擴大漢人對北越這片土地的影響力與控製力。
“大人,北越設道,臣認為遵循祖製,仍命名為交趾,為交趾道,如何?”
胡中庸建議用曾經的郡製名設道。
王焱搖頭道:“命名為交趾,雖不無不可,但我想以越州命名此地!彰顯我泱泱大國之風度!”
胡中庸就是隨口一說,被王焱否決,當即就岔開了這個話題,道:“大人打算以何處為越州道的治所,又以何人擔任越州道德主政官員?”
眼下貴州、廣西兩道多地官員空缺,人手嚴重不足。
新設的越州道,更是要從零搭建行政體係。
所需要的官員乾吏少說也得幾千人。
這些人都需要從貴州、廣西兩道調派,無形中,又對貴州、廣西增加了壓力。
如今葉夢年主政貴州道,已經忙的焦頭爛額。
廣西道這邊,也是由葉夢年兼責。
說來說去,還是缺少實乾人才。
王焱對胡中庸道:“老胡,你有什麼意見?”
胡中庸道:“大人,如今您已坐擁三道之地,帶甲之士十萬,放眼西南,已經無人能與您比肩,不如自立為王,開設科舉,招募人才!”
“自立之言,休要再說,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此乃成就王霸之業的三大要素!”
王焱擺手道。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胡中庸嘴裡反複念叨著這九個字,越想越覺得有道理,最後忍不住拍手道:“大人真乃雄主也,簡簡單單九個字,道儘了逐鹿天下的真理!可惜,我要是早悟出這個真理,何至於會敗!”
“嗯,你後悔了?”
王焱挑眉。
“卑職不敢,大人不殺卑職,卑職感恩戴德,必將誓死追隨大人!”
胡中庸激動道。
“雖然不稱王,但選撥人才,卻是耽擱不得,聽聞陛下遷都返回建康,今年要增設恩科,然東南半壁,已有大半卷入戰火,廣東、廣西新曆戰火,蜀中又不太平,我料今年敢去建康參加科舉的士子必然不多。”
王焱思索道。
胡中庸道:“大人的意思是?”
“貴州、廣西和越州的科舉不可廢,當照常進行,並且,昭告天下士子,如若因建康道路險阻,無法遠赴殿試者,皆可來我貴州參加官試,凡是錄取者,皆可在貴州、廣西和越州為官!”
王焱思索道。
“大人要自主選拔官吏,這是好事啊!可朝廷那邊如若知曉,恐心生怨恨啊!”
胡中庸憂慮道。
“萬隆帝現在求著我都來不及,安敢翻臉。”
王焱現在一點不怵中央朝廷。
手裡有兵,腰杆子才能挺得更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