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
數千艘倭國戰艦、輜重船雲集錢塘江,無數穿戴整齊的倭兵,魚貫而下,兵戈、甲胄的金屬交擊聲啦啦作響。
由倭國幕府大名織田信委任的統戰本部最高指揮官三島仁裕,在一眾將領的簇擁下,踏上了這座充滿江南氣息的臨安城。
在他的身後,都是倭國近年來最傑出的智囊、武將。
原本他一直都在小琉求,以小琉求作為攻略大周的前沿指揮所。
如今隨著戰事推進,倭國接連攻占福建、浙江等大片土地。
最高指揮所轉移至大周本土,更有利於推動戰事的進行。
最重要的是,三島仁裕要親自指揮這場春季攻勢。
在兩年前,三島仁裕當著幕府大名的麵保證,三年內,摧毀周廷,令漢人喪失中樞。
如今,兩年時間已過,留給三島仁裕德時間不多了。
由薩摩藩的細川智、肥川的後藤長鳴等原倭寇,約兩萬人,組成紅日艦隊,從三沙島溯流而上,直撲京口,打掉大周在長江的水上防線,摧毀大周僅存的水軍力量。
由此掌握長江控製權,繼而西進,可直逼建康城下,威懾大周中樞。
再以寧中次所統領的近衛團,入江西,進抵洪州,再進九江,截斷周廷後退之路。
同時,以中村雄正、阿布天秀、白川義郎三員大將各領一軍,一路從嘉興而上,沿長江流域,攻取姑蘇、常熟一帶,持續向梅裡方向推進。
另一路走湖州,進攻溧陽、宜興,奪取太湖控製權,繼而進逼建康。
最後一路,從衢州出發,往黃山方向進軍,攻取涇縣、鳩茲等地。
以上三路大軍,加上寧中次的近衛團、細川智等人紅日艦隊,共計二十二萬人。
對外號稱八十萬!
這五路兵馬都是倭國的菁華軍隊,全部都是精挑細選而出的士卒。
除此之外,三島仁裕前來臨安,還要會見漢人中的投降派,以漢人中具有威望的鄉紳、名士,組成華府,代替倭國治理漢土。
華府設宰輔一名,直接向統戰本部負責。
而這名宰輔的人選,三島仁裕屬意由剛剛投降的大周將領季新來乾。
季新對此是抗拒的。
自古以來,漢奸走狗之流在史書上都是遺臭萬年。
例如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靠著出賣燕雲十六州,獲得了立國稱帝的機會,被後世的史書噴成了翔。
再比如漢朝時候的中行說,投降匈奴,出賣漢人,罪行累累!
這些都是前車之鑒。
如果他做了倭國在漢土設置的官廷傀儡,必將被後世史書痛斥為漢奸、賣國賊。
這是季新所不願的。
但是倭人可不會考慮季新的那點想法,你既然投降了我們扶桑,就該遵從我們的意思行事。
這第一任華府宰輔,你是乾也得乾,不乾也得乾。
就這樣,被刀架著脖子的季新,來到了臨安,與倭國統戰本部最高指揮官三島仁裕會麵,商討組建華府的具體事宜。
華府一旦組建,將全麵接手對已經占領的漢土治理權。
負責替倭國征糧征稅,為倭國大軍提供後勤保障。
截至目前,倭人已經征發了五十萬漢人黔首為役夫,負責運輸輜重,修葺城牆,開采礦產,冶煉鐵器等等繁瑣沉重的工種。
在倭國,這些活多是由婦孺來完成,青壯男丁專心操練,學習排兵布陣等殺人技。
如今得到了這麼多漢人勞動力,倭人的軍事潛力,再一次得到猛增。
即便從倭國本土再征調二三十萬兵丁,也有足夠的能力支撐作戰。
等到打掉大周的中樞,漢土即可橫推。
到那時,倭國就可揮師北上,吞並中原等地。
倭國的目標,一直都不止是一個大周,而是整個東亞。
包括周、金、高麗、蒙古、韃靼、大理等國。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大周、金國。
這是倭國人眼裡,最富饒肥沃的地方。
漢人不配擁有,金人更不配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