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王……
柴旭念叨著這個詞,心中滿是苦澀。
自己弑父殺兄篡位,才登上的帝位,接手的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國家。
各地軍閥能支持他的寥寥無幾。
隻怕勤王旨意發出,無人響應,徒增笑柄。
他這個皇帝的臉都不知道放在何處?
但馬德忠、洪鵬苦勸柴旭,相比帝王顏麵,江山社稷更為重要。
隻要能夠保住大周國祚,皇帝顏麵儘失,又有什麼關係?
柴旭這才不情不願,下令各地勤王。
事實上,這個時候,能有實力勤王的,也就那麼幾個。
廣東的靡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指望不上。
江西、兩湖之地是大周朝廷目前唯一能隨意調遣的地區,但缺乏有實力的大將。
地方官府為了支援前線抗倭,已經是勒緊了褲腰帶,糧食、兵丁源源不絕的輸送至一線。
這導致江西、兩湖的百姓怨聲載道,無數窮苦大眾因為官府壓榨太甚,從而揭竿而起,反抗周廷。
對於這些百姓的起義,官府稱之為蟻賊,在國家危難麵前,沒有民族大義,沒有愛國情懷,是禍亂國家的罪人!
麵對官僚集團,鄉紳文士的指責,蟻賊們覺得無比可笑。
太平歲月,統治階級的老爺們,個個吃的腦滿腸肥,美妾在懷,享受底層民眾的勞動果實,覺得理所當然。
如今,外敵入侵,這些權貴老爺們害怕自己的統治地位遭受破壞,以所謂的民族大義、國家精神,迫使底層民眾前去拚命。
隻是為了保護上層權貴如今的生活。
隻要不從,就是國家罪人。
這種可笑的思維邏輯,在蟻賊們看來,是何等的無恥。
前有強敵,內有憂患,柴旭心力交瘁。
江淮的趙忠,需要防備北方的金人,能調動的兵力也是有限。
最多也就是萬餘人馬。
這對周廷來說,不過杯水車薪。
此外就是西蜀的糜業。
但糜業眼下正在對抗吐蕃,雖然蜀中富足,人口眾多,但之前柴昊為了防止蜀中將領掌控軍隊過多,從而導致強枝弱乾。
所以對蜀中軍隊的數量,有著嚴格要求,不允許兵馬過多。
前不久,為了對抗吐蕃大軍,糜業從民間招募青壯,但是時間太多,真正能轉換為戰兵的也就那麼一點。
即使勤王,糜業能調動數量足夠的軍隊前來,對大局影響也是不大。
此外就是襄樊一帶的韓愚,但韓愚所在的襄樊,是對抗金人的橋頭堡,兵力同樣有限。
能夠勤王的軍隊,隻怕也是不多。
這些將領,都是忠誠於大周社稷的將領,柴旭對他們還是比較信賴與放心的。
在自己篡位的過程中,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
帝王家事,外臣不予乾涉,在這些將領身上,體現的淋漓儘致。
將這些人過濾一遍,發現有實力能夠勤王的,等於沒有。
唯一能夠寄予厚望的是在貴州、廣西、安南如日中天的王焱。
自從貴州、廣西兩道對外打開了道路,武德司的探子已經能夠深入腹地,刺探王焱的最新動向。
大理投降,王焱繼續征伐安南,幾乎將安南打得亡國,這等彪悍的戰績,是大周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
眼下江南等地的商賈、富戶要麼選擇逃往西蜀,要麼就是避入貴州。
足見對王焱的信任。
根據武德司的分析,王焱麾下,最少十萬帶甲之士。
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建康的禁軍數量。
隻要王焱勤王,則建康之危可解。
當然,柴旭不敢奢望王焱舉全力來援,可是隻要調遣一軍前來,也能壯大聲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