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讀書不用功的孩子,總是恨鐵不成鋼地用教鞭狠狠抽打一頓。
那時候,師生關係很融洽。不融洽的,教鞭抽一頓就解決了;一頓解決不了的,就抽兩頓。
被打的娃兒根本不敢告訴家長。因為,要是家長知道了,會來一頓更狠的!
啥,不允許體罰學生?
家長:老師,彆聽他瞎幾巴說!娃二在學校不聽話,給我往死裡打!
啥,萬一孩子想不開,要跳樓、要尋短見?
家長:沒事,這種不爭氣的娃二,想死就早點死,省得老子操心!家裡孩子多,不差他一個!大不了老子再生一個!
那時候,從來沒有體罰學生之說,更沒聽說過孩子被打了、家長要找學校賠償,也沒聽說打人的老師要被開除種事情。
被打的學生看到老師心虛,他的父母看到老師後更是心虛得賠小心:“老師,娃二不聽說,讓你操心了!”
當然,以陳渝現在的理解,讀書這種事,嚴格管理隻是其中一方麵,更多的還要看有沒有這個天賦。
但八九十年代,讀書考上中專、大學,是農村人躍龍門、跨越階層的唯一出路!
直到現在,陳渝家鄉人仍然純樸的認為:讀書,是改變孩子未來的唯一出路!
他們相信:唯有讀書才能走出山村、改變命運,唯有讀書才能讓他們擺脫貧困。
為此,陳家灣的孩子們從出生那天起,就背負著祖輩們魚躍龍門的夙願。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與大城市相比,可供農村娃選擇的道路,確實很少。
陳渝慶幸自己在讀書上是個天賦型選手,成為村裡第一個大學本科生,實現當時人們所謂的魚躍龍門!直到現在,他也是村裡人羨慕的對象、人們嘴裡的彆人家的孩子!
看到事情已經平息,陳渝繼續呆在那裡也發揮不了啥作用,於是向老輩子們告罪一聲,就往回走。
回到家裡,陳渝心裡也十分不得勁。
今天遇上的這兩件事,讓人鬨挺得慌。
反過來想,自己何嘗不是翻版的陳於兵!
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拉扯大,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勒緊褲腰帶供出一個大學生,以為孩子出息了、後半輩子能享清福了。
沒曾想,都臨到老了,不僅清福沒享著,還要繼續為孩子擔憂。
現如今居然隻能住在父母家裡,愧對父母的養育之恩!
陳渝不由感歎道:拚搏十多年,一朝回到了解放前!
兜兜轉轉,從起點又回到了起點,仿佛一個輪回。
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讓陳渝回來,承擔他真正應儘的責任!
不管是為了自己的小家,還是為了陳家灣兩百多口人的大家!
宿命也,輪回也罷,他都責無旁貸!
喜歡破產後,祖宗逼我種地開荒請大家收藏:破產後,祖宗逼我種地開荒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