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眼皮微跳:“主持防務?芝龍一介武夫,恐難當此大任。不知府台大人具體是何章程?”。
孫朝讓身體微微前傾,一字一句道:“章程便是:請伯爺以麾下那五百火器精兵與三千陸戰鐵軍為骨乾,迅速擴編,組建一支至少五萬人馬的新軍!此軍專責反攻江南,拱衛東南!”。
此話一出,廳內溫度驟降!鄭芝龍瞳孔猛地收縮,饒是他城府極深,此刻也難掩震驚與怒意。
他猜到了對方要打他軍隊的主意,卻沒想到胃口如此之大,不僅要他的命根子——那五百耗費巨資、精心訓練的火槍隊和三千百戰精銳,還想以這幾千精兵為餌,吞下五萬人的指揮權!
他強壓怒火,沉聲道:“府台大人,擴軍禦敵,保境安民,芝龍責無旁貸。然則,這兵從何來?餉從何出?將官如何選任?指揮調度,又當如何?”。
曾櫻立刻接口,語速加快:“兵源自然從福建各府縣衛所、鄉勇中抽調精銳,再行招募壯勇!”。
“餉銀嘛…朝廷雖艱難,但南方賦稅重地,我等當竭力籌措,亦可請伯爺先行墊付部分,日後朝廷必加倍償還!至於將官…”。
他頓了一下,“自然由朝廷委派,或從現有軍中擇選乾才充任,指揮大權,當由督撫衙門統一節製,號令如一,方能克敵製勝!”。
葉初春再次引經據典,試圖用大義壓人:“《孫子兵法》開篇即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統兵之權,關乎社稷安危,自當由朝廷命官執掌,此乃祖製!伯爺忠心為國,麾下精兵自當為國之乾城,豈能視為私器?”。
“昔日嶽武穆‘精忠報國’,其軍亦為‘嶽家軍’,然其心昭昭,日月可鑒!伯爺高義,當效法先賢!”。
這番話徹底點燃了鄭芝龍的怒火!把他比作嶽飛?簡直是誅心之言!嶽飛的下場是什麼?精忠報國換來的是一句“莫須有”!
更讓他怒不可遏的是,對方不僅要他的兵,連指揮權也完全剝奪,還要他墊付軍餉?
這簡直是空手套白狼,把他當成了冤大頭和予取予求的肥羊!
“砰!”,鄭芝龍猛的一拍桌子,然後霍然站起!紫檀木的茶幾發出不堪重負的呻吟,他麵色鐵青,目光如刀鋒般掃過三人:
“葉侍禦此言差矣!芝龍不敢自比嶽武穆,更不敢將朝廷之兵視為私器!然則,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統兵之道,貴在知兵!我那五百火銃手也是日夜操練,非一年半載不能成軍,三千陸師,皆是百戰餘生,與我同生共死多年!”。
“他們隻聽我的號令,熟悉我的戰法!若驟然交予他人,兵不識將,將不知兵,此乃取敗之道!”。
他聲音洪亮,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和壓抑的憤怒:“擴軍五萬?談何容易!新募之兵,未經戰陣,如烏合之眾!”。
“若無我這些百戰老卒為骨,帶兵操練,嚴明紀律,傳授戰法,五萬人不過是五萬待宰的羔羊!徒耗錢糧,於戰何益?”。
他逼近一步,氣勢迫人:“至於餉銀!我鄭家雖有薄產,亦是海上搏命,刀頭舔血換來!”。
“朝廷賦稅?南方富庶不假,然層層盤剝,真正能到軍前的又有幾何?讓我墊付?”。
“敢問三位大人,這‘日後加倍償還’,是空口白牙,還是有朝廷明旨?亦或是用我鄭家兒郎的屍骨來償還?!”
鄭芝龍的反擊同樣引經據典,針鋒相對:“《吳子》有言:‘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若指揮之權不能專一,令出多門,將帥掣肘,縱有精兵百萬,亦難逃敗亡之局!”。
“”日三位大人要芝龍交出兵權,無異於縛住猛虎手足,再驅之與群狼搏鬥!芝龍可以死戰報國,但絕不能讓麾下兄弟白白送死,更不能讓南方防務因權責不明而崩壞!”。
廳內一片死寂,鄭芝龍的暴怒與直指核心的反駁,讓孫朝讓三人臉色極其難看。
他們沒想到鄭芝龍反應如此激烈,更沒想到他對兵權看得如此之重,寸步不讓。
鄭芝龍點出的問題——兵將相知、指揮專權、餉銀保障——句句在理,直擊要害。尤其是那句“兵不識將,將不知兵”和“令出多門”,更是讓他們難以反駁。
曾櫻還想爭取:“伯爺息怒!指揮之權,自會授予伯爺信任之將,或由伯爺推舉人選,督撫衙門授予官職,必使上下同心…”。
“信任之將?”鄭芝龍冷笑打斷,“曾道台,你告訴我,除了我鄭芝龍,這江南地麵,還有誰真正指揮過數千人規模的海陸大戰?”。
“還有誰真正懂得如何運用火器與水師協同作戰?你們推舉的人,能鎮得住我那三千虎狼之師?能讓他們心甘情願去死戰?笑話!”。
事到如今,鄭芝龍已然毫無顧忌,決心已定。
夏國已然占據江南,如同一頭猛虎俯瞰著南方大地,整個南方實際上都在夏國的強大兵鋒之下戰栗不已。
然而,就在這緊要關頭,那些文官們竟然還在這裡玩弄陰謀詭計,妄圖從他手中奪走一支精銳軍隊。
這簡直就是荒謬至極!鄭芝龍心中不禁湧起一陣冷笑,這些所謂的大明官員,眼看著國家即將滅亡,卻仍然念念不忘以文製武的舊習,如此行徑,大明若不滅亡,那才真是咄咄怪事!
鄭芝龍眯起雙眼,心中暗自思忖,他深知如今的局勢已經容不得半點遲疑,必須當機立斷。
於是,他下定決心,等回到家中,立刻召集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共同商議,采納顏克英的建議,派遣家族中的得力大將南下,開辟新的領地。
畢竟,這個大明王朝顯然已經難以支撐下去了,繼續堅守下去恐怕隻會白白送死。
不僅如此,就連台灣他們也不得不放棄。
因為夏國的水軍實力不容小覷,而台灣又與大陸相距過近,並非一個安全的藏身之地。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