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國公所言極是!”,周延儒此刻早已將先前在崇禎麵前那套“驅狼吞虎”的謹慎拋諸腦後,他必須代表身後龐大的士紳利益發聲。
“偽夏倒行逆施,毀我千年文脈,辱我士林清譽,更兼奪人產業,與強盜何異!若讓其北上,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
襄城伯李國楨相對冷靜,但語氣同樣沉重:“然則,京營疲敝,糧餉匱乏,如何與兵鋒正盛的偽夏抗衡?陛下已然心灰意冷啊!”。
“正因為陛下心灰,我等才要替他振作!”,定國公徐允禎接口道,他眼中閃爍著算計的光芒,“京營是不堪大用,但彆忘了,還有‘闖賊’!李岩此人,非一般流寇可比,他麾下頗有能戰之兵”。
“前番提議‘聯寇’,陛下未置可否,如今情勢危急,正該將此策坐實!借流寇之力,消耗偽夏,我等方可火中取栗!”。
“與賊合流?這豈非玷汙我大明正統?”,駙馬都尉鞏永固麵露難色。
“駙馬爺!”,周延儒厲聲道,“此乃權宜之計!存亡之秋,當行非常之事!偽夏才是心腹大患,闖賊不過疥癬之疾!兩害相權取其輕!”。
嘉定伯周奎,這位以吝嗇貪財著稱的國丈,此刻也顧不得許多了,他尖著嗓子道:“沒了田產銀錢,我等與庶民何異?甚至不如!拚一把,尚有一線生機”。
“坐以待斃,便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老夫讚成,必須逼陛下下旨,聯合闖賊,共抗偽夏!”。
爭論持續了半夜,最終,利益壓倒了原則,恐懼戰勝了猶豫。
一個詳儘的計劃被製定出來:首先,他們將正式推舉李岩儘管他本人未必知情)為此次“聯合”的橋梁,以其“深明大義”、“可為我所用”為由,將其從暗處的談判對象轉為明麵的“義軍盟友”。
其次,全體在京三品以上官員、勳貴、皇親,聯袂入宮,以“維護大明正統,收複江南失地”為旗號,向崇禎皇帝進行最後的逼宮。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發動輿論!
翌日,北京的街頭陡然沸騰起來。國子監的監生,以及在京準備科舉的各地士子,仿佛一夜之間被同一隻手煽動,成群結隊地湧向承天門外。
他們高舉著臨時趕製的標語,聲嘶力竭地呼喊著:“偽夏竊據江南,毀我衣冠,斷我文脈!”。
“驅逐偽夏,光複神州,還我大明正統!”
“懇請陛下發兵,拯救江南萬千士紳於水火!”。
“偽夏苛待士子,視讀書人如草芥,天理不容!”。
這些年輕的、容易被鼓動的士子們,大多並不完全了解江南的真實情況,但他們被巧妙地灌輸了“偽夏仇視讀書人”、“廢除科舉”、“士子永無出頭之日”的恐懼。
對於將科舉視為唯一晉身之階的他們而言,這無疑是掘了他們家族的根。
激憤的情緒如同野火般蔓延,承天門外很快聚集了上千人,哭聲、罵聲、請願聲震天動地,將整個京城卷入了一種狂躁而悲壯的氛圍之中。
幾乎與此同時,以成國公朱純臣、內閣首輔周延儒為首,數十位頂級的權貴重臣,身著莊嚴的朝服,無視宮廷規矩,徑直闖入皇城,要求立刻麵見皇帝。
他們要以這“民意”為後盾,以這“眾意”為枷鎖,逼著那位已經心死的天子,為了他們這些人的身家財產,去做最後一搏。
當以成國公朱純臣、內閣首輔周延儒為首的浩蕩隊伍,懷著逼宮的決心行至承天門前時,他們愕然發現,宮門外的守衛都已然換上了全新的麵孔。
這些兵士甲胄鮮明,眼神銳利,手持的兵器在冬日微弱的陽光下閃爍著寒光,與他們印象中那些疏懶疲遝的京營官兵截然不同。
而更讓他們心頭一沉的是,那個站在門洞陰影下,身披甲胄,按劍而立的身影——孫傳庭。
“孫大人!”,周延儒強壓著怒火,率先開口,語氣卻帶著不容置疑的質問,“我等有緊急國事需麵奏陛下,為何阻我等去路?速開宮門!”。
孫傳庭身形未動,隻是平靜地抬手一揖,聲音沉穩如古井無波:“首輔大人,諸位公卿,陛下有旨,宮禁重地,無旨不得擅入,末將奉命總督宿衛,職責所在,不敢徇私,還請諸位大人見諒”。
他這番話不卑不亢,卻如同鐵壁般將所有人擋在了皇權象征之外。
“孫傳庭!”,成國公朱純臣勃然大怒,上前一步,指著他的鼻子喝道,“你不過一敗軍之將,僥幸得脫,陛下仁德,許你戴罪之身執掌宮鑰,你安敢在此隔絕中外,阻塞言路?!”。
“莫非你想學那漢末的十常侍,挾持天子以令群臣嗎?!”,這一頂大帽子扣下來,不可謂不狠毒。
兵部尚書張縉彥也陰惻惻地接口:“伯雅,聽聞你被俘後,與那偽夏頗多‘接觸’,如今回京便執意阻攔我等覲見,是何居心?”。
“莫非是受了某些暗示,欲行那王敦、蘇峻之事?”,這話更是誅心,直接將“通敵”、“謀逆”的嫌疑潑了上來。
接下來的場麵,堪稱一場不見刀光劍影,卻字字見血的文攻。
這些浸淫官場多年的讀書人,此刻將罵人的藝術發揮到了極致。
“孫都督身受國恩,位極人臣,如今卻行此鬼蜮伎倆,豈不聞‘君子不黨,孤臣孽子’?閣下如今是‘孤’是‘孽子’?”,這是諷刺他孤立無援,行事不正。
“昔日李廣難封,是謂數奇;今朝孫郎得誌,莫非……時來運轉得蹊蹺?”,這是暗指他投降大夏才得以活命並回京。
“我聞古之良將,如衛霍,如嶽武穆,皆以忠義傳世。孫都督自忖,可比肩何人?”這是將他與叛將和忠臣對比,逼他自認立場。
“隔絕宮禁,非人臣之道。孫大人此舉,恐非為陛下安危計,實為自身權位謀吧?‘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是在外!如今你在內廷,也想效仿嗎?”,這是指責他擁兵自重,意圖不軌。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