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優柔寡斷、感情用事、目光短淺,不僅未能維護賈家的利益,反而加速了這個百年望族的崩塌。
可以說,王夫人留薛家長住的決定,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失敗投資,代價沉重,得不償失。
然而她卻傻乎乎地認為惡心的是老太太,麻煩的是政老爺,勞累的是鳳丫頭,害不到她和寶玉。
而她咋就這麼篤定寶玉能娶到更好的,咋就橫豎看不上林黛玉呢?
這背後,或許正是她內心深處那份根深蒂固的執念與偏見在作祟。
她焦慮、眼瞎,每逢大事必搞砸,幾乎成了她在處理家族事務時的一種慣性模式。
她隻由衷地在意一件事——母憑子貴。
在她眼中,一個女人的榮華富貴,並不來自丈夫的寵愛、婆婆的認可,也不靠女兒的出嫁或侄女的扶持,更不必仰仗貼身丫鬟或心腹嬤嬤的忠心,而是要寄托於兒子的前程之上。
因此,她唯獨對兒子的事情非常上心,非常在意,甚至緊張到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地步。
誰若與寶玉走得近了,她都會警鈴大作,立刻生出戒備之心。
按說寶玉也不是讀書的料,理應找個聰明媳婦兒,像王熙鳳那樣,上能與丈夫琴瑟和諧,下能把家管理得井井有條才好啊?
可王夫人偏偏不這麼想。她堅信寶玉是讀書的料,將來必定飛黃騰達,超過他爹甚至他舅,掙下一份豐厚家產讓親娘管,讓親娘風光得壓過婆婆一頭。
她的這份自信從何而來呢?
來自於周邊人的吹捧與誇讚。
賈政的清客誇,北靜王誇,賈雨村誇,元妃娘娘也誇——這些都是有學問、有見識的人物,他們如此賞識寶玉,想必寶玉必定才華出眾。
可是,她分得清詩詞歌賦和八股文章的區彆嗎?
她知道寶玉寫《芙蓉女兒誄》這樣惋惜的情詩,能寫得驚天地泣鬼神,但一首拍馬屁的頌聖詩,卻要林黛玉捉刀代筆才能蒙混過關嗎?
她知道整個賈府中,唯一真正好好學了四書五經、齊家治國之道,具備考取功名潛力的人其實是林黛玉嗎?
她知道林如海和賈雨村兩位才子親自教導出來的小神童林黛玉,在眼裡看來,寶玉根本不開竅、不會破題、不懂論辯,不是讀仕途經濟這塊料嗎?
她完全不知道,以她的水平,就算有人講給她聽,她也未必聽得懂。
但是,隻要與兒子有關的事,她就是要插手;兒子喜歡的人,她就是要攆走。
她看不見賈府一年年糧食減產,她聽不見夏太監一次次來打秋風背後的危機信號,那說明元妃在宮裡已不再受寵。
她察覺不到老太太一年年老去,賈赦一房早已蠢蠢欲動,意圖奪權。
她更沒意識到王熙鳳被邢夫人架空之後,榮國府內院的治安與吃喝都已經不再安全。
喜歡絳珠仙子化身黛玉,走上人生巔峰請大家收藏:()絳珠仙子化身黛玉,走上人生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