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挖好坑,鄭重地把果核埋了進去,又把四周的土砸結實,再次陷入沉思中。
他悲哀地想到,自己的母親王夫人一生看似穩重端方,實則在關鍵時刻屢次感情用事、判斷失誤,最終為賈府的衰敗埋下了伏筆。
她本應是家宅安寧的核心人物,卻因自身性格的軟弱與短視,一步步將家族推向深淵。
首先,她在家庭關係處理上缺乏理智與遠見,尤其對趙姨娘和賈環的態度極為失當。
原本賈政與王夫人夫妻關係尚算穩固,若她能以寬容之心對待妾室趙姨娘,或許還能維持家中表麵的和諧。
然而她卻因嫉妒與偏見,情緒用事,將賈政徹底推到了趙姨娘身邊,導致夫妻疏離、家庭失衡。
更嚴重的是,她把庶子賈環也一並丟給趙姨娘撫養,不僅放任其母子在家中孤立成長,還間接讓賈環在母親的仇恨教育下形成了扭曲的價值觀。
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等於是在自己和兒子寶玉之間埋下了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定時炸彈。
其次,王夫人在家族管理中表現得極其消極,完全放棄了作為主母應有的擔當。
事實上,她身處的位置極為優越。
上有賈政撐腰,有賈母庇護,還有元春這位貴妃女兒在宮中為賈家撐腰。
中有王熙鳳與探春兩位精明能乾的晚輩主持家務。
下有寶玉與賈蘭兩個子嗣承歡膝下,可謂兒孫滿堂、福氣深厚。
然而她卻仿佛看破紅塵一般,將一切家事都推給了王熙鳳,連親孫子賈蘭也交由李紈獨自撫養,甚至連自己屋裡的瑣事都不願過問。
這種逃避責任的態度,使得她既無法及時掌握家中事務的動向,也無法在關鍵時刻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支持,最終導致家族內部逐漸失控。
第三,母親最大的失誤之一,便是放任薛姨媽一家長期寄居賈府,結果不僅沒有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拖累了整個賈家的命運。
薛家自薛父去世後早已沒落,淪為一個需要依附權貴才能生存的小門小戶。
而薛蟠進京途中打死人命,更是讓這一家徹底成了“燙手山芋”——誰沾上誰倒黴。
可王夫人卻對此視若無睹,任由薛姨媽母女長住不走。
薛家進京是為了寶釵待選,但後來寶釵落選,又在賈家過了十五歲及笄之禮,這已經說明她們並無離開之意。
而賈母對此早有察覺,甚至在張道士麵前暗示寶玉不宜早婚,同時隻出二十兩銀子為寶釵操辦生日,實則是以一種委婉的方式表達“送客”的意圖。
王夫人雖不便親自驅逐親戚,但她完全可以順應老祖宗的意思,適當施壓或安排體麵的離開方式。
然而她卻反其道而行之,為了阻止賈母撮合寶玉與黛玉,竟主動配合薛姨媽宣揚“金玉良緣”,甚至通過宮中元春賜下與寶釵相同的節禮,進一步加深了外界對這段姻緣的誤解。
其實,王夫人並非真心看好寶釵做兒媳,她對薛家母女更多是一種利用的心態,隻是為了阻撓黛玉進入賈家。
這種做法不僅顯得狹隘自私,更暴露了她對家族未來缺乏長遠規劃。
王夫人在家族治理中的種種行為,堪稱“棄職於不顧、誤判於情理、放縱於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