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被皇帝罷了官削了爵,是有罪之身,可就這些年,為社稷百姓立下的諸多卓絕功勳,誰人不敬重?
昔日不惜以身入局,寧冒著殺頭之禍,也誓要為澄州數十萬百姓討個公道,大鬨太後壽典,上任吏部尚書,整肅全國吏治,致多少屍位素餐貪贓枉法的官員鋃鐺入獄,一提起來,哪個百姓不得豎個大拇指?
更不用提,即便眼下已無一官半職,可終究還是景陽郡王的郡馬爺,當朝皇後唯一的親傳弟子。
那些地方官員與才子文人,又豈敢小覷輕視?
而此時,相對於大門外的熱鬨,拜訪的客人絡繹不絕,王修王老爺倒是好生悠閒。
躺在靠近後宅那一大片人工湖的躺椅上,手裡握著一根精美魚竿,一側擺放著一張小案幾,上麵有溫好的美酒,有糕點,有鹵肘子醬牛肉,身後還有兩個俊俏小丫鬟伺候著……
這神仙般的小日子,怎能不讓人羨慕?
唯一美中不足,都快釣了兩三個時辰了,那浮漂硬是連動都沒動一下,旁邊魚簍子裡,連一根毛都沒有,惹得那兩個丫鬟,捂著嘴咯咯直樂,滿是幸災樂禍。
也不知這有什麼好笑的。畢竟對釣魚人來說,爆護隻是偶然,打龜才注定是主旋律。
遷回臨州這兩個月,說實話,絕對算得上他王老爺,日子過得最悠閒自在的一段時間。
除了大年初二,登門去了一趟蘇家,給老丈人拜了個年,其他絕大多數時候,無非是躺在湖邊釣釣魚曬曬太陽,或者關在書房裡靜下心來寫寫字看看書,或者陪幾位夫人逛逛街,當然偶爾也騎著自行車,周圍四處胡亂轉悠兩下。
就連萬通商行的生意,因為有大掌櫃錢通的悉心打理,以及趙瀾那婆娘之前的部署幫襯,也不需要他多費什麼心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再也沒有那些處理不完的政務與文牘卷宗,也不必憂心於朝堂爭鬥,更不必為生計而奔波,果真是無官一身輕。
其實大年初六的時候,那張氏兄弟二人與柳俊彥,這三個他名下的親傳弟子,趁著朝廷休沐的關頭,結伴來了趟臨州。
三人現在,都已是正五品要員了,除了柳俊彥,那張氏兄弟二人,幾個月前,皆被調任去了南方兩個州府任太守。
隻因必須要在正月十五前,趕回州府任上,所以三人,也無非是給師父與幾位師娘,磕頭敬茶拜了年,隻待了一宿,第二天便又匆匆離去。
還有便是張渠,這位臨州太守,父母官,也終於如他所預料的那般,在臘月初十那天,接到了朝廷旨意,調回京城任禮部右侍郎之職。
這絕對算是狠狠地向上爬了一步。
這個當初每次作為使臣出使他國,便總喜歡在馬車裡偷摸塞個美豔婦人,以便一路上暢談詩詞歌賦人生哲學,反倒隨時把自己累得走路都扶牆的老色鬼,回京之前,也特地備了厚禮,登門拜訪了一番。
新任太守,據說是昔日澄州判司鄭明誠,大概再過幾天,便要走馬上任了。
這個鄭明誠,他王老爺雖沒見過麵,卻還挺熟識。
是他那鄭家老丈人鄭明禮的一位本家堂弟,才三十三四的年紀,做事雷厲風行的。當年澄州民變一案,澄州太守曹參,包括當地一大堆官員獲罪入獄,這位鄭明誠被憑空調去填補判司之缺,這幾年來,政績絕對算是可圈可點。
因此,此次升遷調來臨州任太守,也是情理之中。
而這時,正當他王老爺,兩眼死死盯著水麵上的浮漂,卻被暖烘烘的太陽曬得開始有些昏昏欲睡,卻突然隻聽得遠處,傳來一陣急促腳步聲。
伴隨著的,還有聲聲破鑼嗓子焦急大喊,“老爺,老爺……”
“老爺,京城府上有人快馬來稟報老爺,出大事了,好像是太子殿下出事了……”
喜歡再逼我娶公主當宰輔,我可造反了請大家收藏:()再逼我娶公主當宰輔,我可造反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