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國讀懂了華夏國的態度。
在華夏國急需國際軍援以應對狼子野心的東洋國之際,由於美英法西方列強不積極作為,華夏國無法獲得列強的實質性援助,積極爭取漢斯國軍事合作和援助,就是現時華夏國府最緊迫的利益驅使。
這幾年華德的友好合作愈發緊密,形成了互利互助的良好效果,雙方都很滿意,華夏的軍事整頓、裝備水平和經濟實力大漲。但是圖謀華夏國已久的東洋國對此非常不滿,抗議並要求德國撤出對華夏的援助。
小胡子統領的目標是歐洲大陸,東進西擴。東進的目標直指東歐平原,尤其最想要獲取的是穀物和高加索地區的能源,蘇國是不得不麵對的一個強硬對手。
橫跨歐亞大陸的蘇國是漢斯國和東洋國共同的敵人,這是他們尋求聯合的契機,漢斯國需要拉攏東洋國在遠東拖住蘇聯後腿,以削弱和製衡強大的蘇聯。也需要東洋的海軍在太平洋牽製美英的海上力量,使他們無暇顧及歐洲。
雖然小胡子統領一向對東洋民族評價不高,也認為東洋對自己合作夥伴華夏國的侵略行為非常卑劣,但東洋國在遠東的擴張對美英蘇的利益產生了嚴重威脅,形成一個巨大牽製效果。
政治畢竟不是個人好惡服務的,無論怎麼看,他也不可能撇開東洋。在他的眼中,東洋正是一個可供德國利用的工具。
小胡子統領打得一手好算盤,他需要華夏豐富的戰略資源和龐大的工業品、軍需品銷售市場,也需要東洋在遠東牽製歐美列強。
同樣的,華夏和東洋兩國自然也有各自的戰略目標和策略。
三者各懷心思,各有打算。
漢斯與華國、島國兩國間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微妙的關係。
去年11月,德日在柏林簽訂《反cp國際協定》。雖然這個協定有點脫實向虛,沒有實際性的措施,不像與華夏那樣進行經濟、軍事上的深入合作。
然而,德日在法西斯主義意識形態和戰略上已走得越來越近,兩國關係日益升溫。在此過程中,是否承認東洋一手把持的傀儡偽滿洲國,成為德國對華、對日外交關係的一個考驗。
小胡子統領采取了兩不得罪的辦法,德對偽滿隻開展一般的商貿關係,不涉及政治性的涵義,這樣既拉攏了東洋,又不過分刺激華夏。
但統領也明白,這已觸碰到了華夏敏感的神經,在華夏國內產生了極為不好的影響,對華德關係增加了更多不利的變數。
這也是為何近來華夏一反以往忍氣吞聲、逆來遷就的慣常做法,對德作出強硬應對的姿態吧。或許他們也意在提醒自己,如果東洋的侵略得不到有效遏製或華德合作發生變故,華夏勢必擴大對美英、甚至對蘇國尋求援助。
出於自身利益和戰略考量,統領對他的智囊團道:“僅限於貿易上之技術性交往,這對德並非是個火燒眉毛的問題。”
意即經濟和軍貿合作繼續,但保持政治立場上的中立,現在還沒到在華日之間明確選擇哪一方的時候。
不過統領也不願看到華夏國府走上親蘇的路線及蘇國在華夏國影響擴大的局麵出現。更不想東洋在華夏國陷得過深而無從對蘇聯構成威脅,那樣會迫使華夏轉向親蘇,將會嚴重影響德三帝國的戰略。
智囊團給他的提議是:近年來由於蘇國不顧華夏的一再反對和交涉將中東鐵路出賣給偽滿,這是對偽滿的變相承認。並且又簽訂了蘇蒙互助協定,對華蘇關係造成危機,已促使華夏作進一步對日妥協、依德和日的打算。德應從中調解,促使華日兩方趕緊停止對抗,避免節外生枝,尤其是避免蘇聯坐收漁利。
統領隨即指示駐華夏大使陶德曼對華夏國府表示:“我國不會拋卻以往對華友好互助的立場,並且德有意從中協調,為華日兩國和解進行斡旋。”
這對華夏是一個不錯的提議,不管是主軍的蔣還是主政的汪,都認為憑一己之力一時還無法抗拒橫暴的東洋,一致同意尋求對日謀和。條件就是東洋必須停止侵略行徑,恢複到九一八之前的狀態,這是迫於極大的現實壓力之下幾近破釜沉舟的試探。
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東洋人當然不肯放棄到手的肥肉,不但不願意放棄蠶食華北,更不會願意歸還東北。東洋人的條件是華夏國府須承認偽滿、蒙政權,在華北設立非軍事區並且委派親日分子出任華北行政首腦。
高層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自然不會同意這個條件。隻是華夏國力太弱,內外未靖,國府隻得仍抱著“國際調解、和平解決”的幻想,繼續嘗試以妥協求得暫安的路線。
三國各打各的小九九。
麵對巨大的分歧,儘管德駐華夏大使陶德曼和駐日大使努力斡旋於金陵和東京之間,但小胡子統領一心尋求的“從中調解、三方友好、一致反蘇”這一戰略意圖,最終也隻能是有始無終,漸漸淪為幻想。
宋鴻飛自帶開掛的上帝之眼,兼之他身處其中親曆了某些大事,結合自身的所見所感,他對國際形勢和戰略格局洞燭千裡,總能獨具慧眼般得出令人歎服的精準判研和高明見解,許多獨到的見解被高層采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