謫仙人目光深邃,凝視著洞外連綿起伏的山巒,緩緩說道:“死而後生,死而澤生,你可真的通透?”
祭蒼沉思片刻,眼神逐漸堅定,說道:“死而為道,生機澤道!”
謫仙人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緊接著追問道:“道法何然?”
“道生與生死之間!”
“你對生死執念太重,死非唯一澤法!”
“道,乃天地根柢、宇宙本元。它無形無狀,卻又無所不在、無時不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皆由道化育,最終亦複歸於道。”
“它是世間一切規律的總和,是推動宇宙運行的根本驅力。”
“那這道,除生死可有具體形態?又該如何感知其存在?”祭蒼問道。
謫仙輕揮玉笛,一縷道氣逸出,在兩人麵前幻化成奇異景象:山川大地、日月星辰、飛禽走獸、花草樹木,世間萬物儘在其中,它們相互依存、相互製衡,構成和諧有序的整體。
謫仙指著景象道:“這世間萬物的運行變化,皆是道的彰顯。”
“春萌夏盛,秋收冬藏,此乃自然之道;人之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亦是道的演繹。道,並非遊離於萬物之外,而是深蘊於萬物的每一處細微。”
“它猶如這靈氣,你難容其形、難觸其質,卻充盈天地,支撐著世界運轉。”
“可晚輩修行時,也曾試圖從萬物中感悟道,卻始終不得要領。還望前輩再賜教誨。”
謫仙微微閉眼,片刻後道:“道,不可言說、不可名狀。若執著於用言語定義、用思維揣度,便永難觸及道的本質。”
“欲感悟道,需摒棄一切妄念與偏見,以空靈純淨之心融入萬物,感受它們的呼吸、律動。當與萬物相融,忘卻自我存在,道便會於心中悄然浮現。”
“前輩所言,晚輩似懂非懂。難道求道之人需忘卻自我,舍棄一切塵世牽掛與追求?”
“並非讓你舍棄一切,而是不可執著於一切。”
“塵世牽掛與追求,本是人之常情,但若被其束縛,深陷貪嗔癡念,便會迷失在道的迷霧。”
“真正的求道者,應在世間萬象中保持清醒超脫之心,既投身塵世,又不為塵世所染。”
“前輩,晚輩似有所悟。道,不在遠方,不在高深典籍,而在身邊的每個瞬間、每次呼吸、每個念頭。隻需用心感受、體悟,便能與道相通。”
謫仙微笑道:“不錯,能有所悟,不枉此行。但記住,道的修行,是條無儘之路。”
“今日領悟,隻是踏上道途的起始。未來修行,會遇無數艱難險阻、諸多誘惑考驗。唯有堅守本心,方能在求道之途漸行漸遠。”
“前輩到底是誰?想必不是簡單的一個強者吧!”
“如果你以後可以到達一個足夠的高度,你自然會知道謫仙人究竟是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