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衍回到禦靈部駐地,已經被自己反複修改和完善多次的修行心得,鄭重其事地交到了雷明心手中。
然後,夏先衍沒有絲毫耽擱,馬不停蹄地朝著下一個目的地疾馳而去。他要連夜額前往的地方乃是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華夏守護之靈告訴夏先衍周口店遺址博物館靈源之地,有著燧皇特意為他留下的一份珍貴禮物,需要他親自去取。
周口店遺址位於燕京城西南約50公裡處的房山區境內,背靠峰巒起伏的太行山脈,麵臨著廣闊的華北平原。
山前一條小河潺潺流過,這裡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溫暖宜人,是70萬年至20萬年前的“北京人”、20至10萬年前的第4地點早期智人、約42385萬年前的田園洞人、3萬年前左右的山頂洞人生活的地方。
周口店遺址是世界上材料最豐富、最係統、最有價值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遺址,自1927年進行大規模發掘以來,共發現不同時期的各類化石和文化遺物地點27處,發掘出土代表40多個“北京人”的化石遺骸、10多萬件石器、上百種動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遺跡等。這些珍貴的化石和遺物為研究古人類和古脊椎動物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燧皇之所以會在這裡留下東西,正是因為這裡有大量的用火遺跡。
燧人氏是舊石器時代燧明國(今中原商丘)人,被譽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在《尚書大傳》等古籍增補的“三皇五帝”中被列為“三皇”之首,奉為“天皇”,尊稱“燧皇”。
在遠古時代,人們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不知道利用火來改善生活。燧人氏通過觀察自然現象,比如雷擊樹木產生火焰等,經過不斷嘗試,發明了鑽木取火的方法。
火的使用使人們可以烹飪食物,從而結束了原始人類茹毛飲血的曆史,熟食不僅更容易消化,還減少了疾病的發生,使人類與禽獸的生活習性區彆開來。
而且火能帶來溫暖,幫助人們抵禦寒冷,在夜間可以驅趕野獸,使人類的生存環境得到巨大的改善。
那位最早掌握取火技術的燧人氏,因此被尊稱為“燧皇”,後世奉為“火祖”,在華夏文明史上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商丘也因此被譽為華夏火文化的發祥地,燧人氏死後葬於商丘古城西南的燧皇陵,成為後人緬懷和敬仰的聖地。
燧皇不僅能夠穿梭於各種燈光之中,更是能夠來往於曆史存留的火遺跡之中,在他閉關修行之前借助周口店遺跡孕育的靈源為夏先衍留下了一個與火有關係的小小的禮物。
周口店遺址承載著無數關於人類起源與演變的記憶。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人類先祖曾經生活在這裡。
周口店國家遺址公園靈源之地與周口店遺址博物館靈源之地也正是借助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人類先祖孕育出來的靈源。
這與之前關於靈源起源的結論有很大出入,於是華夏守護之靈鄭重地告知夏先衍:“孕育靈源的根由並未發生任何變化,其根源始終都是由文明所孕育而出的。不過呢,咱們華夏的狀況比較特彆一些,不用過於糾結它們的來曆,那些借助史前時期曆史孕育而生的靈源,你隻需把它們當作普通靈源來對待就行。”
夏先衍連忙點頭應道,表示自己明白了。
儘管表麵上應承下來,可他心中依舊充滿了好奇,並不是在刻意追求緣由,而是想多了解一些這些特殊的靈源。
到了這裡已經是晚上,於是夏先衍帶著眾人先來到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大街1號,背靠太行山脈,麵臨華北平原,是一處集研究、收藏、展覽、展示、科普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該博物館由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和周口店遺址兩部分組成,是探尋“北京人”足跡的重要場所。
博物館始建於1953年,其前身為“華夏猿人陳列館”,1972年擴建為“北京猿人展覽館”,1994年更名為周口店遺址博物館,並於2014年5月建成新館向公眾開放博物館建築麵積8093平方米,包括地上二層,地下一層,分四個展廳,整體建築像是原始人的石器的刃口,與周邊山脈天際線及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博物館內設有多個展廳,采用“實物展陳與互動體驗相結合、文物展示與場景再現相結合、傳統展陳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的展陳手段,係統介紹了周口店遺址的發現、發掘、研究和保護曆程。館內展出藏品包括古人類、古動物、文化遺物等一千餘件,讓觀眾能夠直觀地了解古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環境。
當晚夏先衍帶著眾人就在博物館內休整,然後第二天清晨去遺址的靈源之地,燧皇留給他的禮物在那邊。
雖然兩座靈源之地距離很近,互相貫通,但不知道什麼原因並沒有融合在一起,依舊保留著各自的意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