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彆陳倉,一路沿著渭河西行,進入到了天水。
剛踏入天水這座古老的城市,夏先衍便敏銳地察覺到,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與眾不同的氣息。“這就是天水的靈氣嗎?果然和彆處大不一樣。”夏先衍低聲自語,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隊長,我們先去哪兒?”坐在副駕駛指揮路線的曆忱雨問道。
夏先衍目光堅定地望向前方,毫不猶豫地說:“先去伏羲廟,那裡是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之地,靈源的氣息最為濃鬱。”
穿過天水市區的喧囂,遠遠望見一座古樸的牌坊,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這便是伏羲廟的正門了。拾級而上,青石台階已被歲月打磨得光滑發亮,每一級都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
誕生於伏羲廟的靈源之地,已經覆蓋了整座伏羲城。
行走在青石板鋪就的街道上,空氣中彌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清新與靈動,仿佛每一口呼吸都能感受到天地間流淌的靈氣。
這座城,不僅是伏羲文化的發祥地,更是靈源之地的核心,它的力量早已超越了城牆的界限,蔓延至整片大地。
廟宇的每一塊磚石、每一根梁柱,似乎都蘊含著遠古的智慧與力量。靈源之地的核心便在此處,它的氣息純淨而磅礴,仿佛與天地同源,與萬物共生。
眾人來到伏羲廟前,這座廟宇莊嚴肅穆,散發著古老而神秘的氣息。廟前的牌坊高大巍峨,曆經歲月的洗禮,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往昔的滄桑。
廟內古柏參天,虯枝盤曲,樹齡多在八百年以上。這些蒼勁的老樹,像一位位沉默的守護者,見證著伏羲廟的滄桑變遷。陽光透過枝葉灑下斑駁的光影,恍惚間,仿佛看見遠古先民在此祭祀的身影。
正殿前的八卦柏尤其引人注目。樹乾自然分成八枝,恰似八卦圖形,令人稱奇。相傳這株古柏是伏羲氏親手所植,雖不可考,卻為這座古老的廟宇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夏先衍輕輕撫摸著那粗糙的樹乾,指尖觸碰到歲月的紋路,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
夏先衍一行人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周圍的遊客和香客認出了他,臉上露出敬重的神色,主動讓開一條通路。紛紛紛紛跟他們這一行人打招呼,夏先衍麵帶微笑,一邊揮手回應,一邊穩步向前走去,神情從容而謙和。
走到正殿前,排隊上香的隊伍早已自覺地分開,為他讓出一條通道。夏先衍站定,抱拳向四周致意,聲音溫和卻清晰:“諸位道友,多謝了!”
人群中傳來一陣善意的笑聲,一位男子高聲回應道:“哈哈,夏部長客氣了!您為了讓我們能夠修行功法,連大過年的都在忙碌,應該是我們向您道謝才對!”
夏先衍微微一笑,搖了搖頭:“彼此彼此。修行之路,本就是眾人同行,我不過是儘了一份綿薄之力。”他說完,轉身麵向正殿,神情漸漸肅穆。
正殿內,香火繚繞,伏羲氏的塑像莊嚴而神秘。這位人文始祖手持八卦,目光深邃,仿佛穿越時空注視著來者。
夏先衍站在香案前,雙手持香,微微閉目,似乎在心中默念著什麼。片刻後,他緩緩將香插入香爐,動作恭敬而沉穩。身後的眾人也依次上香,神情虔誠,仿佛在這一刻,所有的喧囂與雜念都被那縷縷青煙帶走,隻剩下內心的寧靜與對先祖的敬畏。
上香完畢,夏先衍轉身看向眾人,語氣溫和卻帶著一絲鄭重:“今日能與眾位道友齊聚於此,實屬緣分。修行之路漫長,願我們彼此扶持,共證大道。”
眾人紛紛點頭,其中一位笑道:“夏部長所言極是。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您這樣的領路人,我們心中也多了幾分底氣。”
夏先衍擺了擺手,謙遜道:“不敢當,修行之路,人人皆是同行者。我隻是比諸位早走了幾步,談不上領路。”
說完他向著眾人揮了揮手,“諸位再見,我就不耽誤你們上香了。”
“部長,再見!”
隨後夏先衍帶著隊友繼續遊覽。
漫步廟中,隨處可見的碑刻記載著曆代重修的曆史。最引人注目的是明代所立的"伏羲廟"碑,字跡蒼勁有力,曆經風雨仍清晰可辨。這些碑刻不僅是曆史的見證,更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象征。
在廟後的太極殿前,夏先衍久久駐足。殿前的太極圖陰陽相生,蘊含著古人深邃的哲學智慧。恍惚間,仿佛看見伏羲氏在此觀天察地,創製八卦,為華夏文明播下最初的種子。
“不愧是羲皇故裡,”夏先衍低聲喃喃,目光中帶著深深的敬意。他能感受到,這座靈源之地的力量不僅覆蓋了整座伏羲城,甚至延伸到了更遠的地方。就連天水市博物館內的靈源,也被這股力量所包容,成為了它的一部分。這種力量的廣博與深厚,令人心生敬畏。
出了伏羲廟走在城中,夏先衍的目光掃過街道兩旁的古老建築,每一處都仿佛在訴說著伏羲氏創製八卦、開啟文明的傳奇。靈源之力在這裡無處不在,它流淌在每一寸土地中,滲透在每一縷空氣中,甚至融入每一個生活在這裡的人的血脈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