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曹操正在行軍途中,忽聞後軍被張繡追擊,便急忙帶領眾將回頭救援。
等趕到時,卻見張繡的軍隊已經撤退。敗兵回報曹操:
“若不是山後突然殺出一支人馬擋住了敵軍的中路,我等恐怕都已被擒!”
曹操忙問是什麼人救援。那人手持長槍,下馬拜見曹操,自稱是鎮威中郎將,江夏平春人,姓李名通,字文達。
曹操問他為何前來,李通回答:
“我駐守汝南,聽聞丞相與張繡、劉表交戰,特意前來接應。”
曹操大喜,當即封他為建功侯,命其駐守汝南西界,以防劉表與張繡之軍。
李通拜謝而去。
曹操返回許都,上表朝廷,奏請封賞孫策,以表彰其功績。
任命孫策為討逆將軍,封爵為吳侯,並派使者攜詔書前往江東,命其協助防禦與討伐劉表。
回到府中後,百官參見畢,荀彧問道:
“丞相在安眾緩慢行軍,為何斷定必能取勝賊兵?”
曹操回答:
“他們退無歸路,必然會拚死一戰。”
“我故意緩緩引誘他們,使他們放鬆戒備,然後暗中設伏圖謀,這就是我知道必勝的原因。”
荀彧聽後,深感佩服。
隨後郭嘉入內,曹操問:
“先生為何來得如此晚?”
郭嘉從袖中取出一封書信,呈給曹操,說道:
“袁紹派人送信給丞相,說欲出兵攻打公孫瓚,特意向您借糧借兵。”
曹操說道:
“我聽聞袁紹欲圖許都,如今見我歸來,又另生其他議論。”
遂拆開信件查看,見信中言辭傲慢,便問郭嘉:
“袁紹如此無禮,我想討伐他,但力有不逮,該如何是好?”
郭嘉說道:
“劉邦與項羽的對比,丞相您是知道的。”
“高祖劉邦之所以能勝,是以智取勝。”
“項羽雖強,終究為其所擒。”
“如今袁紹有十條敗因,而丞相您有十條勝勢,袁紹的兵力雖多,卻不足為懼。”
“第一勝:袁紹繁文縟節,講究排場,而丞相自然隨性,這是‘道勝’。”
“第二勝:袁紹逆勢而動,丞相順應時局,這是‘義勝’。”
“第三勝:漢桓、漢靈以來,政務寬鬆積弊,袁紹以寬濟事,丞相則以嚴治事,這是‘治勝’。”
“第四勝:袁紹外表寬厚但內心猜忌,重用親戚;丞相則外表簡約而內心明達,用人唯才,這是‘度勝’。”
“第五勝:袁紹多謀少決,丞相卻能迅速決策,這是‘謀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