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連忙勸住,劉備亦叮囑二人回門外等候。
此時,諸葛亮翻身欲起,但又轉向牆內繼續熟睡。
童子欲喚醒他,劉備製止道:
“不可驚擾。”
他又站了一個時辰,終於見諸葛亮醒來,口中吟詩道:
“大夢誰先覺?”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諸葛亮吟畢,翻身問童子:
“有客來訪嗎?”
童子答:
“劉皇叔已候多時。”
諸葛亮急忙起身道:
“為何不早些通報?”
“容我更衣。”
於是轉入內堂,整理衣冠。
片刻之後,才身著禮服步出草堂。
劉備見諸葛亮身長八尺,麵容如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風采飄逸宛若神仙,遂上前下拜道:
“漢室後裔、涿郡愚夫劉備,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
“此前兩次前來拜見,未能得見,已將賤名留於書桌之上,不知先生可曾閱覽?”
諸葛亮答道:
“南陽山野之人,天性疏懶,屢次承蒙將軍垂顧,深感慚愧。”
二人寒暄過後分賓主落座,童子奉茶。
茶畢,諸葛亮說道:
“昨日讀書時便可見將軍憂國憂民之誌,隻恨亮年少無才,恐辜負將軍問道之意。”
劉備道:
“司馬德操與徐元直皆為世間高士,豈會隨口讚譽先生?”
“希望先生不嫌我身份卑微,願指點迷津。”
諸葛亮謙遜地答:
“德操與元直二公乃世間賢達,亮不過一介農夫,怎敢談論天下大事?”
“將軍為何舍棄美玉而來求問頑石?”
劉備正色道:
“大丈夫若懷經世之才,豈能隱居山林終老?”
“願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垂教於我這愚昧之人!”
諸葛亮聞言微笑道:
“願聞將軍之誌。”
劉備屏退左右,靠近諸葛亮說道:
“漢室衰微,奸臣專權,我雖能力有限,仍欲伸張正義於天下,然因才疏學淺,屢屢失敗。”
“若先生願開我愚昧之心,拯救困厄之局,我將感激不儘!”
諸葛亮點頭道:
“自董卓作亂以來,天下英豪紛紛崛起。”
“曹操本弱於袁紹,卻能最終戰勝,這不僅是天時,更因人謀。”
“如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兵多將廣,不能正麵與之抗衡。”
“孫權占據江東,國土險要民心所向,可聯合而不可攻。”
“荊州北連漢水,南接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實為用武之地,將軍可有意圖?”
“如今劉璋昏庸無能,雖然百姓富足,物資豐饒,但他卻不懂得撫恤百姓,賢能之士也在渴望找到一位英明的君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