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若因此震驚而來投靠,我軍之事便可大成。”
曹操采納了這個計策,一邊發出檄文派使者前往東吳,一邊調集馬步水軍共計八十三萬人(虛稱一百萬),水陸並進,船騎並行,沿江而來,東西聯絡,紮營數百裡。
話分兩頭,卻說江東的孫權駐軍在柴桑郡,聽聞曹操大軍已至襄陽,劉琮投降,如今又連夜奪取江陵,於是召集謀士們商議防禦之策。
魯肅說道:
“荊州與我江東毗鄰,地勢險要,資源豐厚。”
“若能占有荊州,這將是成就帝王之業的根基。”
“如今劉表新亡,劉備又新敗,不如讓我出使江夏,以吊喪為名,勸說劉備團結劉表的舊部,齊心協力,共同抵禦曹操。”
“如果劉備答應,這便是大好局麵。”
孫權大喜,采納了魯肅的建議,即派魯肅帶著禮物前往江夏吊喪。
再說劉備到了江夏,與諸葛亮和劉琦共商對策。
諸葛亮說道:
“曹操勢力強盛,眼下難以抗衡,不如前往東吳投靠孫權,借其為援,形成南北對峙之局,伺機取利,豈不可行?”
劉備答道:
“江東人才濟濟,必有深謀遠慮,怎肯容納我們?”
諸葛亮笑道:
“如今曹操以百萬大軍虎踞江漢,江東豈能不派人來探查虛實?”
“若有人前來,我便借機搭一葉扁舟,直往江東,以三寸不爛之舌遊說孫權,讓南北兩軍互相牽製。”
“若南軍勝,我軍便合力攻曹操,奪取荊州;若北軍勝,我軍再趁機南取江東,這豈非兩全其美之策?”
劉備說道:
“這個計策很高明,但如何才能引得江東人來呢?”
正說話間,有人來報:
“江東孫權派魯肅前來吊喪,船已靠岸。”
諸葛亮聽罷笑道:
“大事已成!”
隨即問劉琦:
“當初孫策去世時,你們襄陽曾派人吊喪嗎?”
劉琦答道:
“江東與我家有殺父之仇,哪裡會互相往來送吊喪之禮!”
諸葛亮說道:
“既然如此,魯肅此行並非為了吊喪,而是前來探查軍情。”
於是對劉備說:
“魯肅到時,若問曹操的軍情,主公隻推說不知;若他再三追問,便請他去問我諸葛亮。”
計議已定,便派人迎接魯肅。
魯肅入城吊喪,行禮完畢後,劉琦請他與劉備會麵。
禮節過後,魯肅被邀入後堂飲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