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答道:
“若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投降曹操,還可以回到家鄉,保住官職,不至於失去州郡。”
“而若將軍您投降曹操,又將何去何從?”
“最多不過被封個侯爵,坐一輛車,騎一匹馬,隨從不過數人,又怎麼可能南麵稱孤、獨立於世呢?”
“眾人所言,隻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不可聽從。”
“將軍應儘早定下大計!”
孫權歎息道:
“眾人議論,實在令我大失所望。”
“子敬所說的大計,正合我心意!”
“這真是上天賜予我的良臣啊!”
“但曹操新近得了袁紹的兵馬,又占領了荊州之地,恐怕勢力太過強大,難以抵擋。”
魯肅說道:
“我到江夏時,已經請來了諸葛瑾的弟弟諸葛亮,如今正在此處,主公可以詢問他,自然能知虛實。”
孫權一聽十分高興,說道:
“臥龍先生也在這裡嗎?”
魯肅答道:
“現在正安歇在館驛。”
孫權說:
“今天天色已晚,還來不及相見。”
“明日召集文武官員於帳下議事,先讓他見識我江東的英才俊傑,然後再召他升堂議事。”
魯肅領命離去,次日來到館驛見諸葛亮,再次囑咐道:
“今日見我主公時,千萬不可提曹操兵多之事。”
諸葛亮笑道:
“亮自會見機行事,絕不會失誤。”
魯肅便引諸葛亮入堂,早有張昭、顧雍等二十餘名文武官員端坐於席,個個頭戴高冠、身穿寬袍,衣冠整齊,威儀端肅。
諸葛亮依次與眾人見禮,逐一詢問姓名。
禮儀完成後,他坐在客位上。
張昭等人見諸葛亮風采卓然、氣度不凡,心中猜測此人定是來遊說的,於是張昭先發問試探道:
“我張昭不過是江東一介微不足道的文人,但久聞先生隱居隆中,自比管仲、樂毅,不知是否屬實?”
諸葛亮答道:
“這是我平生的一點微薄誌向罷了。”
張昭接著說:
“近日聽聞劉豫州(劉備)三次親自拜訪先生於草廬之中,終得先生相助,以‘如魚得水’自喻,意圖席卷荊襄。”
“可如今荊州卻落入曹操之手,不知先生對此作何解釋?”
諸葛亮暗自思忖,張昭乃孫權手下首屈一指的謀士,若不能先讓他啞口無言,又怎能說服孫權?
於是答道:
“我觀察這漢水以南的土地,若要取之,不過是反掌之間的易事。”
“我主劉豫州一向身體力行仁義之道,不忍心奪取同宗之基業,因此極力辭讓。”
“無奈劉琮乃稚嫩小兒,聽信讒言,暗中向曹操投降,才導致曹操勢力猖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