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周瑜回到住處,請諸葛亮商議軍務。
孔明到後,周瑜說道:
“今日府上公議已定,希望先生能獻破曹之良策。”
孔明答道:
“孫將軍的內心尚未穩固,此時還不能立即定策。”
周瑜問:
“為何說內心不穩?”
孔明答道:
“他內心懼怕曹操兵多,覺得己方寡不敵眾。”
“若將軍能夠以實際兵力分析,消除主公心中的疑慮,使他明白勝算在我,則大事可成。”
周瑜稱讚道:
“先生所言極有道理。”
於是再次入府拜見孫權。
孫權問道:
“公瑾夜晚來見,是否有緊急之事?”
周瑜答道:
“明日將調撥軍馬,不知主公是否有疑慮?”
孫權說道:
“我唯一擔憂的是曹操兵多,我軍寡不敵眾,除此之外彆無他憂。”
周瑜笑著說道:
“我正是為此事而來開解主公。”
“主公因見曹操的檄文中提到‘水陸大軍百萬’,所以心生恐懼,卻未曾推敲其中的虛實。”
“若以實際情況來計算:曹操所帶中原之兵不過十五六萬,這些士兵早已勞累不堪;他從袁氏處得來的兵馬,也不過七八萬,且其中多有疑慮未服之人。”
“用這些疲憊之卒與狐疑之眾,即便看似兵多,也不足為懼。”
“我有五萬精兵,自足以破之。”
“希望主公不必憂慮。”
孫權聽後拍著周瑜的背說道:
“公瑾此言,解開了我的疑慮。”
“張子布無謀,深令我失望。”
“唯有你與子敬,才與我同心。”
“卿可與子敬及程普今日選兵出發,我會繼續增派人馬和糧草,作為後援。”
“倘若前軍不利,你可撤回與我共戰,切勿多疑。”
周瑜謝恩退下,暗自思忖道:
“諸葛亮早已料到孫權心意,其計謀竟高我一籌。”
“此人日後必成江東之患,不如趁早除去。”
遂連夜召魯肅入帳,商議殺孔明之事。
魯肅聽後說道:
“萬萬不可!”
“如今曹操尚未破,若先殺賢士,就是自損助力。”
周瑜答道:
“此人助劉備,必成江東之禍。”
魯肅勸道:
“諸葛瑾乃其親兄,若能勸諸葛亮留在東吳效力,不是更妙嗎?”
周瑜稱讚道:
“此計甚好。”
次日清晨,周瑜前往行營,升中軍帳,居高位而坐。
左右站著刀斧手,聚集文武將吏聽命。
原來程普年紀比周瑜大,如今周瑜的官職在其之上,程普心中不悅,便托病不出,由長子程谘代為前來。
周瑜對眾將宣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