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法無私,各位務必儘忠職守。”
“曹操如今的權勢比董卓更甚:囚天子於許昌,屯兵於邊境。”
“我奉命征討,諸君務必全力以赴。”
“大軍所到之處,嚴禁騷擾百姓,賞罰分明,不得徇私。”
隨後,他命韓當、黃蓋為先鋒,率本部戰船即日出發,至三江口紮營聽令;蔣欽、周泰為第二軍;淩統、潘璋為第三軍;太史慈、呂蒙為第四軍;陸遜、董襲為第五軍;呂範、朱治為四方巡警使,催督六郡官軍,水陸並進,限期完成任務。
部署完畢後,各將領開始整頓船隻和軍械準備出發。
程谘回去見父親程普,描述了周瑜調兵遣將的井然有序。
程普大驚道:
“我一直以為周郎性格柔弱,不足為將,沒想到他竟有如此才乾,真是良將!”
“我怎能不服!”
於是親自前往行營向周瑜謝罪,周瑜也謙虛地回應。
次日,周瑜請諸葛瑾來商議,說道:
“令弟諸葛孔明有輔佐帝王之才,為何屈身輔佐劉備?”
“如今他身在江東,若能勞煩先生一番言辭,勸他棄劉備而事東吳,則主公既能得良才,先生兄弟又能朝夕相見,豈不是兩全其美?”
“還望先生一試。”
諸葛瑾答道:
“瑾自從來到江東,愧無建樹。”
“如今都督有所命,怎敢不從?”
於是,他立刻上馬趕往驛館拜見孔明。
兄弟相見後,悲喜交集,抱頭痛哭,訴說離彆之情。
諸葛瑾流淚道:
“你知道伯夷、叔齊的事跡嗎?”
孔明暗自思忖:
“這是周瑜授意來說服我的。”
遂答道:
“伯夷、叔齊是古代聖賢。”
諸葛瑾說道:
“伯夷和叔齊雖餓死在首陽山下,但兄弟二人始終在一起。”
“我與你是同胞兄弟,卻各事其主,不能天天相見,和伯夷、叔齊相比,怎能不感到慚愧?”
孔明答道:
“兄長所言出於情分,而我所守的是道義。”
“我與兄長同為漢人,如今劉皇叔是漢室後裔,兄長若能離開東吳,與我共同輔佐劉皇叔,則既不愧為漢臣,又能兄弟團聚,這豈不是情義雙全之策?”
“不知兄長意下如何?”
諸葛瑾聽罷,心中暗想:
“我是來勸他的,反被他說服了!”
於是默然無語,起身辭去。
諸葛瑾回到周瑜處,將孔明所說之言一一細述。
周瑜問:
“你意下如何?”
瑾答道:
“我承蒙孫將軍厚恩,怎能背棄主公!”
周瑜說道:
“既然你忠心事主,那此事無需多言。”
“我自有辦法對付孔明。”
正所謂:
智謀相遇本該相合,才華相爭卻難共容。
周瑜究竟會定下何計來對付孔明?
且看下文分解。
喜歡三國白話版請大家收藏:三國白話版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