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魯肅領了周瑜的吩咐,來到船上探望諸葛亮。
諸葛亮把魯肅請進船艙,兩人對坐。
魯肅說道:
“連日來忙於軍務,未能聽取先生的教誨。”
諸葛亮答道:
“亮也未曾向都督道賀呢。”
魯肅問道:
“何喜之有?”
諸葛亮笑著說道:
“公瑾派你來探問我,你以為我不知其中緣由?”
“這件事本身就是值得慶賀的。”
魯肅聽了,大吃一驚,問道:
“先生怎麼知道的?”
諸葛亮說道:
“這條計策隻能騙蔣乾一次。”
“曹操雖然一時被騙,但他很快就會醒悟過來,隻是礙於麵子不肯承認罷了。”
“如今蔡瑁、張允二人已死,江東再無後顧之憂,豈不是值得慶賀?”
“我還聽說曹操任命毛玠和於禁為水軍都督,依我看,這兩個人遲早會將曹軍的水軍葬送。”
魯肅聽後啞口無言,支吾了幾句就告辭離開。
臨走時,諸葛亮叮囑道:
“希望子敬不要在公瑾麵前提起我已經預知此事的事情。”
“若是被他知道,恐怕會心生嫉妒,又要找機會害我。”
魯肅答應了便離開,回到周瑜處,如實說了與諸葛亮的談話。
周瑜聽後大驚道:
“此人絕不能留!”
“我決意殺了他!”
魯肅勸說道:
“若殺了孔明,隻會被曹操恥笑。”
周瑜冷笑道:
“我自然有理由讓他心服口服地死去,絕無怨言。”
魯肅問:
“都督打算如何處置?”
周瑜答道:
“子敬不必多問,明日便知。”
次日,周瑜召集眾將議事,並邀請諸葛亮前來。
諸葛亮欣然赴會,落座後,周瑜問道:
“如今曹軍即將到來,水戰在即,該用什麼兵器為先?”
諸葛亮答道:
“大江之上,自然以弓箭為先。”
周瑜說道:
“先生所言正合我意。”
“但如今軍中缺箭,不知先生是否願意代為監造十萬支箭,以備應敵。”
“這是軍務,不容推辭。”
諸葛亮答道:
“既然都督信任,我當竭儘全力。”
“但不知這十萬支箭何時要用?”
周瑜說道:
“十天內能否完成?”
諸葛亮搖頭道:
“曹軍隨時可能來攻,若等十日,恐誤了大事。”
周瑜問: